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一大堆已经被擦过几遍的字,同志们对高振东的敬佩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么复杂的过程,高委员是怎么给弄出来的?
高振东:抄出来的,感谢几十年后的馈赠。
而这套公式的出现,也大大的缓解同志们心中的焦虑,没有理解没关系,至少可以先用上。
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齐头并进,咱们条件特殊,没办法。别人想有这个特殊的条件,都没这个机会。
想得美,毕竟不是哪儿哪儿都能找到高委员这样的带头人,把路先给趟平了再来喂饭。
“都懂了吧?”当高振东拍拍手上的粉笔灰,笑着问同志们的时候,所有的同志脸上都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
懂了一点,至于全懂,还得努力,不过至少最后那套公式怎么用,是大致差不多懂了。
潘工笑道:“高委员,不瞒您说,懂怎么用了,想要用上,还得去现学贝塞尔函数的知识。”
包括他在内,此前都没接触过这东西,“理科里的文科”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而我们直到2000年前,一提到科研,“理论基础薄弱”这个词几乎是必定挂在嘴边的。
所以对于这批60年代的非数学专业的同志们来说,贝塞尔函数的确是有些超纲。
高振东一愣,我见你们都没提问题,还以为都懂了,合着是彻底没懂所以没问题?
“那我再给你们讲一讲贝塞尔函数吧……”作为带通信背景的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上辈子高振东有一门基础课就叫《贝塞尔函数》,高振东忍不住有些技痒。
化学老师顺便把数学卷子讲一下,也不是不可能。
“别别别!已经很耽误您的时间了,这个东西我们回去组织学习就行,您把时间浪费在这个事情上就大可不必。”
这不是潘工客气,而是他真的觉得承担不起。
高委员工作多忙?给自己这帮人补化学知识也就算了,连基础的数学知识都要他来讲课,这就太夸张了一点。
他的时间,浪费一点都是在犯罪。
这就是潘工一行人心里的感受,特别是在听了这堂双扩散过程知识的课之后。
自己回去找院里协调,组织一位数学专业的同志来讲讲课也就行了。否则,要是部里知道自己这帮人这么拿高委员的时间不当时间,估计都得先把自己这个“常务副带头人”先批评一顿。
见同志们如此的坚持,高振东倒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潘工的说法也没错,自己再怎么说,讲起数学课来也没有数学专业的同志来得好。
国内某数学大佬:这个事情吧,也不一定。
他点了点头:“行吧,今天时间也不早了,同志们在这里吃个饭,明天继续后面没说完的事情,我准备给你们三天时间,把原液到原丝的基础知识解决掉。”
就这东西,就了高振东一天的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