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我你们爱答不理,现在的我你们高攀不起!”
“之前嘴里喊着为哥哥买单的粉丝们呢?1亿票房就是你们的极限了么?这怎么跟20亿的哪吒打啊”
“再不使出偷票房、锁排片的绝招就来不及了”
“呵呵~不看看我们吒儿背后站着的是谁?那可是彼岸爸爸,锁排片、偷票房的后果他们能承担得起么.”
“爽~好的影片就配得上高票房,藕饼冲冲冲~”
“打脸了吧,就问新浪脸疼不?”
然而与国内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吒》在海外市场却反响平淡——即便有《黑神话:悟空》在前铺路,文化隔阂仍成障碍。
毕竟国外观众的学习也是有阈值的,《西游记》还没没消化完,又冒出来个《哪吒》,从文化层面理解上有困难。
外网观众发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日本网友:“像《哪吒》这种水平的动画片,也就水墨风可圈可点,在日本10亿票房都难达到,华夏观众的口味真的难以理解。”
韩国网友:“一看就是请我们韩国人做的,他们怎么可能有这种技术,人傻钱多罢了。”
华裔网友:“什么阴间排片,不是凌晨就是早上,黄金场全部被好莱坞的烂片霸占了”
老美网友:“只有几个影院有排片,原来我们也有本地保护,我倒要看看这个《哪吒》是不是那么厉害”
陈彤在了解到国外院线的情况后,立即让人联系一些海外中小院线,开始加大排片力度。
他的目的不是给那些老外看的,也不是为了赚那几百上千万的票房,跟国内票房一比啥也不是。
无非是为海外华人观影提供便利,只不过他们可能去这些影院的路程需要长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