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其主张影响部分中医从业者转向“中医科学化”运动,试图用西医理论解释中医,造成中医理论体系的自我异化。

他和余云岫全盘否定中医理论的激进态度导致中医遭受系统性打压,加剧了中医的生存危机,导致大量珍贵中医经验失传。

1949年之前,他历任浙江医药专门学校教授、江苏医学专门学校校长、江苏医院院长,后在上海行医,兼任淞沪商埠卫生局卫生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sh市医师公会副会长等职。

还参与创办生生助产学校、上海肺病医院。

他通过著作与自身公共影响力,传播“中医不科学”的标签,强化了公众对中医的负面刻板印象,导致中医在现代化进程中被边缘化。

1949年后,他任上海医务工作者委员会委员、然后又任卫生部药典编纂委员会委员,参加编写第一版的《华夏药典》,汪企张对药典中的中药提出了定性定量检测要求,要求科学化国际化,要求中药废除性味归经理论,强调化学成分标准化,否定经典方剂理论价值,要求编委中减少中医从业者。

所谓科学化,就是中药名字不能叫中药名字,如当归按照他的意思就该叫angelica sinensis提取物。

而且要求化学药与中药混编,不单列“中药“章节他这种编排方式暗含歹毒的思维,与废止派试图剥离中医理论的倾向契合。

不过解放前他干的事儿,已经出名了,所以最终他这些手段都没能得逞。

第一版药典在1953年成书,直接否定汪企张废除中医理论的核心主张。

在1954年,余云岫去世几个月后,1955年中,他紧随其后离世。

不过他这些主张也不是完全没影响,台湾那边1955年的《中华药典》就完全删除中药性味功效描述。

另外在余云岫的灭医行动失败后,在他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在高校推动中西医合并的行动,培养出来了不少信奉他们思想的人。

并在其帮助下,这些学生成功的进入了中高层。

这个顾明远的父亲,如果是汪企张的学生,那么按照年龄来推断,很大概率是接汪企张班的那批人,也就是目前还在推动中西医合并的顶梁柱之一。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