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我就是照着书上的图扎针的嘛!”

她翻开书说道:

“这里……书上说偏头痛要扎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这些地方,我就按位置找穴位,然后再用艾条给孩子灸一灸。”

“一开始头疼的时候,我每天给她扎20分钟,艾灸半小时,后来看她好点了,我就改成隔天一次。”

“有次孩子喊疼,我还多扎了几针……”

“后来她感冒复发,我又加了合谷穴、列缺穴,想给她祛风散寒,谁知道这……这越扎越严重?!”

这时候一旁的闷葫芦王志君同志有些难绷了,开口问道:

“那您知道艾灸的禁忌吗?比如在太阳穴、前额等部位直接灸,会导致火气上攻,加重眼红、涕泪症状?而且针灸还分补泻手法,没起作用倒是还好,用错了手法,可能会导致更多问题。”

“啊!?”康欣震惊。

作为儿科专业的的王志君又问:

“还有成人体质和孩子体质是不一样的,成人实证为主与孩子稚阴稚阳,儿童经络敏感,相同刺激量易过度,导致气机逆乱……如恶心呕吐,而且反复更换疗法别去您用了6个月尝试多种方法可能使孩子正气受损,病情暂时缓解后更易复发。”

康欣脸色有些惨白,她说道:

“但……但是书上没有写啊?”

“艾灸我太阳穴直接灸……关键书上没说不让啊!?哪晓得孩子脸通红、气都烫人……”

“唉,我要知道还得分什么补法泻法、禁忌穴位,打死也不敢自己乱治啊!”

这时候任应秋教授说道:

“其实这也不怪她,国情不一样。”

“据我所知日本的一些汉方药医学流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们对华夏中医里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汉方医家更侧重于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质特点来选用方剂,对传统望闻问切的某些环节不像传统中医那样全面和深入,或者直接抛弃望闻问切,选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诊断方法判断病情。”

方言点点头说道:

“他们摒弃了一些东西,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但也不是完全不用。”

他对着康欣安慰道:

“康女士你现在也别太着急,你针刺如果没有得气,没通过提插捻转激发经络反应,疗效应该只是流于形式,这个情况应该对孩子影响不太大,没有损耗她的正气。”

“你就只是艾灸这块儿出了点毛病而已。”

毕竟是金主啊,方言也不能说太过了。

王志君说了,他就不说了。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嘛。

康欣听到方言这话,表情稍微好了点,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

“那……那她这个呕吐,说不出话是什么情况?”

方言说道:

“孩子经络敏感,相同刺激量易过度,以成人耐受度施治,导致气逆呕吐,然后频繁更换疗法,毕竟6个月尝试了多种方法,这使孩子气血失调,她失语应该是痰热蒙窍造成的。”

“先把个脉,看看舌头。”

说着方言来到床边,握住了孩子的寸关尺。

左关如琴弦紧绷,按之跳动急促,兼有滑象,提示肝火挟痰热上扰。

这和之前方言猜测基本上对上了。

接着方言又开始诊断右手。

右手浮滑,显示外感风邪未净。

“我再看看舌头。”方言对着孩子说道。

对方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也听得到外边的声音,听话的张开了嘴,将舌头吐了出来。

舌质红绛,舌尖有芒刺说明心火亢盛,另外舌苔黄厚腻,中部焦黑如积粉,这是痰热壅盛、津液耗伤之象。

并且她舌体胖大,边缘齿痕明显,说明脾虚湿滞。

方言看完又观察孩子其他地方,两只眼睛的眼白微微发红,眼睑浮肿。

脸还是有些红,但不是那中健康的红,有些晦暗。

方言随后又摸了下她掌心,发现比正常温度高,并且掌心一直在出汗。

随后又去抹了下脚底板,同样是发热的。

呼吸间还能听到隐约喉咙里的痰声。

方言对着她说:

“用力呼吸一下。”

孩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吐出来。

痰声更加明显了。

“这是肝阳化风,痰热蒙窍。”方言抬起头对着一旁的康欣说道。

“什么意思?”康欣一脸懵逼,脸上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望。

方言对着她说道:

“简单说就是由于外界的风邪侵入身体,引发了原本潜藏在体内的肝部火气。”

“肝火旺盛灼烧了身体内的津液,使其变成痰液。”

“痰和热一同向上侵犯头部的清窍之处也就是指头,进而导致了头痛和不能正常说话的情况。”

“同时,火邪向下逼迫胃部,所以就出现了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听到方言这话,康欣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然后问道:

“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就用你熟悉的针刺吧。”方言说道。

方言将刚才那盒天工针拿了出来,他正好也想试试,玉石坏掉的天工针和没有坏掉的天工针到底有啥区别。

方言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