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印象最深的是位教书先生,总说自己一吹风就鼻塞,跟被人拿堵住了似的。

后来琢磨明白了,这些大人的病根儿大都差不多:一是体表的阳气不足(卫阳不固),就像冬天没穿够衣服,冷风直往骨头缝里钻;二是寒邪把肺给“冻着”了,气儿在身体里乱串(气机失调);三是肾气太虚,收不住肺气,就跟水壶没盖儿似的,气儿全跑没了。

这病拖久了,就跟树根烂了似的,表面上看是鼻子闹毛病,实则是整个身体的底子虚了。

西医治疗只针对过敏原,和中医治疗的方向就不一样。

方言对着孩子说道:

“张开嘴,我看看舌头。”

孩子听话的张开嘴,方言看到他舌头颜色淡红,舌苔薄白,舌头边上有齿印。

接着方言又给他诊脉,发现脉细弱。

舌象:淡红舌、薄白苔、边有齿痕说明脾虚湿困,气血不荣。

脉象:细弱说明肺脾气虚,正气不足。

此外结合之前朱光潜教授说的,孩子反复发作3年,遇粉加重,这也符合“风邪善行数变”的标实表现。

加上之前方言观察到的局部症状:

清水样涕、鼻塞、喷嚏,这是风邪袭肺。

结膜充血、流泪这是风邪上扰清窍。

耳闷咽鼓管受累,这是气机不畅。

符合何休笔记中“本虚标实”理论:

本虚为肺脾两虚。

肺虚为卫外不固,易感风邪。

脾虚则是水湿不化,舌边齿痕、脉弱为佐证。

标实是风邪外袭,壅滞鼻窍,引发的症状。

方言这时候点了点头,朱光潜教授看到后,问道:

“怎么样?”

方言回应道:

“情况还算好,他这是肺脾气虚兼风邪袭窍,扎两针喝点药,疏风利窍,健脾益肺就好了。”

说着掏出自己身上带着的钢笔和本子:

“我先给你开个方子,待会儿你们拿去捡药就行了。”

朱光潜教授赶忙感谢道:

“好,感谢方大夫!”

说着还让教孩子说:

“快谢谢方叔叔……”

那孩子吸溜了几下鼻涕,对着方言说道:

“谢谢方叔叔!”

方言笑着说道:

“不客气!”

说话间他已经拿起笔“唰唰”的写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方子就写好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