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杨景翔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写起了医案来。

方言则是斟酌了一下后,才说道:

“患者病程长达十年,早期头晕、耳鸣,属于是单纯肾阴虚,接着发展为现在的阴阳两虚,他们治疗期间吃过的药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没啥效果,根据他们现在的情况判断,这些药也加重的病情,自汗不止是因为气不固表、脸肿是阳虚水泛、畏寒是阴损及阳。”

“刚才我诊脉,表现是脉沉细尺弱,我们都知道双尺脉候肾,沉细为阴阳俱虚之象。”

“链霉素毒性的后遗症,我认为可以归类到药邪里的“湿热毒邪”,阻滞中焦后脾失健运导致纳差、便秘,气阴两虚推动无力。熏蒸头面导致虚阳浮越造成面部浮肿、头晕加重。”

“他们之前检查的时候,发现了前庭神经损害导致的平衡障碍。”

“这应该可以对应《灵枢·口问》所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本质是清阳不升,浊阴上逆的厥证。”

杨景翔快速的写完了方言说的这些判断,然后若有所思的问道:

“那方哥,您这么说的话,这位女同志当前是阴阳两虚、精亏髓枯的危重状态咯?”

方言说道:

“危重还算不上,但是要治疗的话,还有些麻烦。”

这时候患者的丈夫听到了,他对着方言说道:

“大夫,我们不怕麻烦!”

“您就说怎么治疗吧,我们都全力配合。”

方言对着患者丈夫说道:

“且不说治疗的过程。”

“你们从内蒙来这里也不容易,这个病需要住院,治疗的时间上也会有些久,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方言说的很明白了,现在这个时代跨地域治病,需要克服的麻烦可就多了。

首先他们和侨商是完全不一样的群体,好多侨商不用在意的问题,在普通人这里就是大问题。

就方言现在想到的就有好几条。

其一,患者和家属到首都治病,需要解决住宿问题。

1978年的住宿条件有限,可没有太多的旅馆可供选择,而且价格可能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不便宜,长期住宿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同,患者到首都后大概率是需要适应当地的饮食的,而且在住宿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自己做饭可能不太方便,只能在外面就餐,这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健康。

其二,治病需要费一定的费用,包括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饮食费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些费用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水平下,很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

其三,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现在的户籍制度比较严格,外地患者到首都住院治疗可能会受到户籍的限制,在一些医疗服务的享受上可能会有不便。

最后,患者家属也需要离开工作岗位和家庭一段时间到bj来,这需要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家庭内部也需要有人来照顾患者和处理家庭事务,这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就更别说其他咋七八糟的和家里人沟通,办理手续开证明这些。

反正都是不容易的。

“我们都可以克服的,单位我们都打好招呼了,家里这次也全力支持我们,兄弟姊妹都给我们不少帮助,住院时间长也没事儿,我在京城这边还有回城的知青朋友,他们可以帮忙的。”患者丈夫对方言说道。

方言听到他这么说,问道:

“你是内蒙什么地方过来的?”

“包头。”对方回应到。

方言惊讶:

“这么巧?”

对方一怔,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

“您也是包头的?”

方言摆摆手:

“我是本地的,但是我认识包头的人……那这样吧,既然你说自己能克服,就先办理个入院,我想办法帮忙安排一下,能够帮得上你们的,我们会尽量帮忙的。”

“好!谢谢大夫,您真是大好人,我就知道大学生都是好样的!”对方对着他连连感谢,还把周围的一众人都夸奖了一遍。

方言摆摆手,想着自己还是东直门医院的专家呢,待会儿还得去找下这边的科室,办理个入院手续,让这边的人照顾一下。

最好是给欧阳院长打个招呼,后面大不了自己多过来帮忙解决点问题。

或者再分享个医学成果,反正自己手里的成果一堆,今年的卫生部年中大会自己会井喷式的拿奖。

其实本来可以送到协和去的,但是在东直门医院义诊,让他们去协和,那就不合适。

“方哥,这个怎么治疗?”这时候杨景翔的声音把方言拉回了现实。

方言这才发现自己还没说治疗办法。

他定了定神,对着杨景翔说道:

“急救固脱、填精复髓、解毒通络三管齐下。”

“药毒残留神经损伤,需用虫类药解毒通络,普通肾虚少见“头面浮肿伴尿崩”的危象,须重用介石类药压镇浮阳,脑髓空虚需加入血肉有情之品,最好是用紫河车、鹿角胶填补髓海。”

说完他顿了顿说道:

“当然这个要吃比较长的时间,可以换成其他相对便宜点的……”

说完他想了想,直接拿出笔,示意杨景翔让开,他开始在纸上唰唰的写了起来。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晚点还有加更。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