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过后,方言想了下,又拿了另外一张处方单出来,继续写到:
中药熏洗方:
药物:川芎30g、红20g、桂枝15g、细辛6g、鸡血藤30g、透骨草30g
用法:水煎2000ml,待温度降至40c左右(避免烫伤坏死组织),浸泡手足20分钟,每日2次。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改善肢体末端微循环,配合内服方增强疗效。
艾灸与刺络结合:
选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血海(健侧为主,患侧避开坏死部位)
操作:
足三里、三阴交用温和灸,每穴15分钟,温阳益气。
太冲、血海用银针轻叩刺络,放出少量瘀血,疏通局部气血。
写完后方言又加了一句:
注意:只适用于无痛的瘀斑部位。
接下来他把药方交给了,张延昌对着他说道:
“现在就去弄药,争取待会儿能喝上一副,然后熏洗一次。”
“我现在直接给她做针灸。”
“中药房那边的药弄好,直接就让人送到住院楼层去,你顺便把这个医案带过去,让那边的护士准备一下。”
张延昌听到方言这话,点了点头。
然后就轻车熟路的跑去协和中药房协调工作去了,没办法这工作他最熟悉了,以前就是干这个的。
这会儿其他诊室里的同学看到这边的情况,也都跑过来凑热闹了。
这都快到饭点了,大家手里的病人也都基本上看完了。
写完了医案和总结,看到这里门口围着人,有一个就有第二个,然后这人就多起来了。
不一会儿就给这里围的水泄不通。
大家都看着方言给患者做艾灸和针刺。
这次的针刺有些不一样,方言没有用他自己的针,而是用的诊室里配发的标准银针。
方言让患者取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背部垫薄枕,暴露足三里、三阴交;上肢平放于治疗床,掌心向上暴露血海穴,足背朝上暴露太冲穴,确保施术部位肌肉放松。
方言对着陈文伟说道:
“去关下窗户,患者本虚又寒湿易侵,要防着施术的时候受凉加重脉络阻滞。”
陈文伟也没觉得方言这指挥有啥不对的,他们虽然是大五的学长,但是在方言面前,他们就是他手下人。
走到窗户边把窗给关上后。
方言在患者身上持针呈90°垂直叩击穴位,力度由轻至重,以局部皮肤微微渗血为度,这是避免深刺伤及血管。
叩刺后,大家就看到瘀斑处皮肤出现细密针尖样出血点,初始血液呈暗紫色,约10秒后的样子,血色渐转暗红。
这是瘀热出来了。
接着方言用消毒干球轻压穴位,引导瘀血排出,每穴出血量不多,方言知道量少是因为血管闭塞导致局部血流缓慢。
接下来,肉眼可见叩刺后耳垂、手背瘀斑颜色从深紫转为淡紫,部分细小瘀斑边缘开始褪色,耳垂铜钱大小斑块边缘最明显的出现了变淡。
其他地方不一会儿,也可见的一些紫色的瘀斑就淡了下去。
不过就是血出的有点少,而方言也就是做了少数几个地方。
接着方言取纯艾条,剪成5cm左右长段,装入艾灸盒固定于穴位上方。
距皮肤2-3cm方言开始点燃施灸。
并且还对着患者说道:
“感觉温热就行,如果感觉有点痛,就提醒我。”
患者点了点头,对着方言说道:
“就是这样最好。”
其实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对热敏感度下降,需用医生自己用手指测试温度。
但是根据方言经验,这个距离应该差不多。
毕竟也是做艾灸的老手了。
这个穴位艾灸时间缩短,和普通艾灸时间不一样,主要是患者坏死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差,过长时间非常容易致皮肤灼伤,到时候事情更多。
方言做完过后,看了看手表,对着门口围观的同学说道:
“都去食堂吃饭去吧。”
“方哥,要我给饭打过来不?”杜衡第一个跳了出来。
方言摇摇头说道:
“不用。”
“你们赶紧去吧。”
方言说完后,结果现场一个个都不走,他们就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