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你别动,我来给你弄。”方言说罢开始操作。

他把将燃着艾段的艾灸盒轻轻扣在后腰穴位上面,用松紧带绕腰一圈固定好。

大概过了几分钟。

“嗯……”患者低吟一声,后腰像是被暖气裹住,那股热度不像是针感那般,而是像热风在一个劲的对着吹,一点点往皮肉里渗。

起初只是表皮发烫,片刻后竟顺着脊椎往下淌,连带着臀部和大腿后侧都泛起淡淡的热意,十年如一日的“冰块感”像是被这股热流凿开了道缝,正往下化。

“有点……有点意思……”

方言听到她这话,蹲在床边调整艾灸盒高度:“姜片打孔能让艾火的力道透得更深,这温度是不是有点烫?”

患者连忙摇头:

“不烫不烫,舒服得很。”

患者声音里带着笑意:

“就像后背有人在吹热风,连骨头缝里都暖烘烘的。”

接下来方言又在其他几个地方都绑上了艾灸盒子。

“这玩意儿有意思啊?居然可以这么操作,真是太方便了。”看着方言手里的艾灸盒,一旁没见过这玩意儿的众人惊讶道。

“方主任发明的。”赵庆凯对着众人说道。

众人惊讶,好家伙!方言这也太会玩了,居然还有空搞中医小发明?

不过该说不说,确实能节约时间。

留灸十分钟后,方言取下后腰的艾灸盒,又取了片新的姜片,在关元穴处铺好。

这隔姜灸就是这点麻烦,姜片水分就只能管这么久。

这次他换了半段艾条,看着患者腹部有些发红,解释道:

“这地腹部皮薄,火力得轻点,免得烫着,不舒服随时说。”

患者摇头,意思是没感觉到烫。

艾火又燃烧了一会儿,患者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我现在感觉有股一股暖流从肚脐下方涌上来,顺着正中前往上窜,后腰的热流也来了,在胸口汇合了。”

“这股气在我身体里跑呢!”患者又惊又喜。

方言闻言,抬手摸了摸患者小腹,那里的皮肤烫得发红。

“不烫?”他问到。

患者说道:

“却一点不觉得,反而像有热水热风,连带着腹内的坠胀感都消了。”

方言点点头,继续站在一旁观察着她的神色,见她眉心的褶皱渐渐舒展开,脸色也好了不少,就知道艾灸起效了。

他说道:

“关元是元气的根,灸透了能帮你把阳气存住,往后手脚就不容易凉了。”

二十分钟后,艾条终于燃尽成灰,方言小心地取下艾灸盒,姜片已被烤得焦黄,贴过姜片的皮肤红扑扑的。

方言确认了没有被烫伤,这才摸了摸患者的脉搏。

然后他发现患者手腕脚腕的凉意彻底没了,抬手摸后背,和腿上同样也出现了正常的温热。

切脉后方言发现,脉象转为较前有力、沉取不弱,缓象减轻,尺关二脉渐充。

沉主里,缓主湿;阳气复则脉势充实,湿邪散则脉道流畅。

在针灸前脉象为沉缓,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特征。

这个脉相代表针灸后因阳气通达、寒湿暂退。

患者这会儿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她试着活动了下腰肢,那捣乱了十年的肌肉安安静静的,连一丝颤动的迹象都没有。

“方大夫,我……我真是浑身都松快了!”患者站起身,脚步都比来时稳了些,“后背不冰了,心里也不慌了,这十年啊,头回这么舒坦!”

家属在一旁又惊又喜的,刚想道谢,却见方言正抵过来手里塞个小布包:

“这里面是晒干的艾叶,住院的时候给她兑温水泡脚,能帮着把下焦的寒气往外引。”

患者家属赶忙点头。

方言接着对正在体验自己身体变化的患者说道:

“好了,先别动,我把针取了。”

接下来,方言开始起针。

捏住针尾,轻轻旋转半圈,再快速拔出,随即用消毒片按住针孔。

弄完过后,方言收拾着针具,叮嘱道:

“接下来针灸每天一次,配合汤药,别吃生冷,晚上用艾叶水泡脚,一周时间再看看变化。”

患者点了点头,方言的针灸都这么厉害,这药得多厉害啊?

她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你真是太厉害了,我感觉再来几次针灸我都快好了。”

方言摆摆手,对着她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