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会儿田壮壮扛着摄像机在屋里转悠,闻言插了句:

“熬膏时的蒸汽得控制好,不能太浓挡了镜头,也不能太淡没感觉。找个铜锅,那种老式的,熬药时锅沿冒的细白气最好看。”

方言都还没回答,沈导演就说道:

“铜锅不行,金克木中医不用,只能用砂锅。”

“当时拍戏的时候我们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说罢他看向方言。

“是有这个说法。”方言点了点头。

田壮壮一听,赶忙说道:

“那还是砂锅吧!”

接着徐导翻到第三页,画的是装罐场景:

“药膏熬好后,最好用亮闪闪的银勺盛,动作要慢,让观众看见那膏体挂在勺上往下淌的拉丝,就像蜂蜜那样,稠得坠不下来。装罐时不能洒出来半点,最后用桑皮纸封口,盖印泥那下要脆亮,‘啪’一声,透着讲究。”

老胡指着画里的礼盒:“徐导,这礼盒我们哈没弄呢!”

“没问题的,那今天就排前面的,后面补上就行了。”徐导画了个补字。

“最后一组镜头用俯拍,把药膏盛放的碗,镜头拉远,整个书房的暖光裹着,画外音收尾:‘一方一药,皆是光阴熬就’——怎么样?”

方言摸着下巴:

“比我想的还细致。就是这画外音,会不会太文绉绉了?”

老胡说道:

“不会,那边懂这个。香江那些老商行的老板,就爱听这种有根有据的话。”

刚说完,大姐端来一盘切好的西瓜:

“师傅们先歇会儿,尝尝凉的。”

徐导拿起一块,忽然眼睛一亮:

“哎,刚才漏了个镜头!方医生熬药累了,家人递水递瓜的画面,加进去显得更有人情味,匠心之外,还得有烟火气嘛。”

方言想了想说道:

“好,可以试试。”

接下来就简单的布置场地,然后给方言说一下动作。

当然方言还得正儿八经的制作药。

等到大家准备好。

方言就开始按照分镜第一幕开始准备。

“行了,各就各位!”徐导拍了拍手。

接着摄像机嗡的一声启动。

“开拍!”

……

当天下午,方言他们从三点四十拍摄到了六点半。

带过来的贵重电影交卷用完,总算是拍摄了一版满意的出来。

也就三四幕,拍了好几版。

为了追求专业和高端,方言也是弄了好几份药品出来,都是名贵药材,这些到时候都送到香江去做样品。

吃晚饭的时候,方言感慨:

“本来以为很简单的,没想到还是折腾到了这会儿。”

一旁的大姐笑道:

“麻烦才显得金贵呀,瞅着就比供销社卖的雪膏上档次!”

方言哭笑不得,自己光是用在里面的沉香就够买好多雪膏了,这可是要去香江卖高价的。

一旁的老胡说道:

“礼物盒到时候还得拍,我看最好是找故宫那边做,他们做的好看!”

方言表示:

“那我待会儿给故宫老季打个电话。”

……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经过昨晚的折腾后,手工制作药材的工作,方言算是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老胡接手了。

方言还有更加重要的事儿,就是去研究院那边。

过去办两件事,第一件是去交钱。

孙司长的工作效率很高,已经把三十个人要原来单位发的工资福利,算出来了,还有每个人每月工资的20%,人才借用补偿金也都出来了,得让方言先缴纳了才行。

方言过去是签字的,钱肯定不是他自己出,而是研究所和公司出。

当然了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收益也会从里面出一部分,有些小影响。

不过这钱相较于这三十个人能产生的价值,其实只是很少的开支。

第二件事,方言是整理南洋古籍已经完事儿,现在要开始召集人手了,主要是研究所的教授,还有学校的老师们。

相当于把当初在广州中医药的大学干的事儿再做一遍,只不过这次做的更加精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