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说话的是广州那三位,带着一些口音的普通话。
方言听到黄明参的声音传来:
“咱们组要主攻骨伤灵贴!邝工、冼工跟我!药理分析的活儿最吃重,上海秦专家您带的团队在毒理分析上有一手,要不到我们这里来吧?!”
接着同样是广州人的冼墨林说道:
“那个……杨秉彝同志!你们刚才说的药材炮制所那套低温萃取法,能解决贴剂粘合问题!我看也来我们组!”
方言听出来了,广州三人组正在组队,他们邀请了上海那位秦观海。
接着另外一边,南京江晏声这会儿一改倨傲,主动向刚才被羞辱的沈砚之递出橄榄枝:
“沈工,你刚才介绍自己接触过南洋标准认证流程,我们组需要你这块的支持,有他其他需求我们也可以全力配合!”
同样和他一个组的天津崔静舟火速抢占剩余资源:
“对了,不止是沈工,陈守朴、吴启元同志跟我和江工!你们一个懂微生物检测,一个熟透药典配伍禁忌,胶囊的菌控和组方安全就靠二位了!”
方言在门口听着他们逐渐的把组分好,大概也明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第一组是广州和上海顶级组合的,由黄明参领头,这个组直接就有四个顶尖专家,其他都是京城籍贯的回流专家。
第二组是南京天津组合的,由江晏声领头,这个组除了他就只剩下崔静舟一个顶尖专家了,现场十八个人很快就按照各自的情况,被分配到了不同的组里。
方言看了下时间,差不多也有半个小时了。
于是他就带着其他人走了进去。
门一被打开,随着他的出现,原本尚有细微交谈声的室内瞬间落针可闻。
黄明参、邝守真、冼墨林、秦观涛、江晏声、崔静舟等顶尖专家,以及沈砚之等回流专家,纷纷停下手中的笔和讨论,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
经历过刚才那场风暴,此刻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复杂各异。
有敬畏、有紧张、有揣测,刚才还觉得分组是大材小用的那份倨傲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等待审判般的凝重。
方言径直走到主位站定,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全场,然后缓缓开口:
“半小时到了,协调结束了吧?”
没有人开口,现在众人看到方言都有点胆颤,刚才收拾了赫连璋,他们见识到了方言的雷霆手段,生怕惹到这位。
最终还是黄明参站了出来,说道:
“报告方主任,分组协调完毕!初步形成两个攻关组:第一组由我牵头,打算主攻骨伤灵贴;第二组由江晏声同志牵头,打算主攻三黄清瘟胶囊!具体人员名单已经确定。”
说着,他将一张写满名字的纸递给了方言。
同时还不忘了对江晏声招呼,让他也赶紧把名单交了。
江晏声刚才得罪了方言,这会儿浑身不自在,低着头跟着黄明参一起把名单给交了。
方言接过名单,视线快速掠过。
名单上的名字与他方才在门外听到的分工完全吻合。
他没有询问细节,更没有质疑这个分组的合理性,名单会说明一切,而且他在门外听到的讨论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
而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压。
他抬手指了指桌面一角放置的两摞厚厚的文件袋:
“很好!各组组长,立刻把对应项目的完整资料分发下去!药理数据、南洋临床应用反馈、欧洲法规的初步障碍分析,所有关键资料都在里面!”
“任务细节和方向,刚才启动会上已经明确,我只重申三点!”
会议室里安静得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第一,时间卡死!一个月!下个月的今天,两个组都必须拿出经过实验室验证、符合国际初步标准的完整攻关方案!我要看到详细的数据支撑,可行的工艺路线,清晰的国际合规路径!时间一天不能拖!每天进度的简报上交存档。”
“第二,协作就是铁律!组内,组与组之间,有任何技术瓶颈、资源需求,找曾教授、找孟副主任、找我!内部藏着掖着、有人想要互相拆台……”方言的眼神骤然锐利,如同无形的刀锋再次掠过全场。
“赫连璋的档案送去哪里了,你们都清楚!谁再敢搞分裂、玩内耗,阻碍创汇任务进程,就是站到了创汇战略的对立面,下场只会比他更惨!这所里不养闲人,更不养祸害!”
“黄李同志!”方言转头喊到。
“在!”
黄李下意识地挺直脊背。
“记录员全程跟进,后面两组每一次研讨会议内容、每一个人发言、每一项争议和解决,都必须一字不漏地记录存档!我要看的不仅是成果,还有过程!”
黄李点了点头记录下来。
方言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