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强压着心头的激动,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敲:
“广正同志,您家传的方子……是关于哪类病症的?”他特意放缓了语气,生怕显得太过急切。
陶广正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眼神却亮了起来:“不瞒您说,我家里在河北九代行医,专治中医内科,不孕不育,肝炎,溃疡症,结石,脑病,也就是现在说的脑瘤。家传的医案里,记载了很多药材配伍的治法。”
听到这里,方言心里猛的跳了几下,不过还是装作镇定的问道:
“不愧是医案还在吗?脑瘤是什么类型的?”
“在。”陶广正从帆布包侧面掏出个牛皮笔记本,封面已经磨得发亮。
说道:
“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病历。”
方言接过,然后翻看起来,只见里面的医案记录得极为详尽,不仅有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苔描述,还有用药后的反应和调整方案。
第一例“肝郁不孕”的病案,患者婚后五年未孕,情绪抑郁,经前单乳胀痛,陶家先祖用逍遥散加减,辅以玫瑰、合欢皮解郁,三个月后患者便成功受孕。
这调治情志的思路,放在现在也不过时,用药剂量的调整,根据患者月经周期灵活变化,是把辨证施治用到了位的。
不过这不是方言要找的。
方言继续往后翻,看到了几例关于脑病的医案:有位书生因备考压力过大,患上“头痛如裂”之症,陶家先祖诊断为“气血两虚,脑失所养”,用八珍汤加蔓荆子、川芎,半月而愈;还有位老农因“脑鸣如蝉”前来就诊,辨证为“肾精不足”,用六味地黄丸加减,配合黑芝麻、核桃食疗,半年后症状消失。
这些医案的辨证思路清晰,用药精准,确实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方言越往后翻,心里越凉——这些脑病要么是功能性的,要么是良性肿瘤,没有一例是他要找的脑胶质瘤。
他翻到最后一页,见上面记载着一例“脑瘤”病案,心中一动,仔细一看,却是位患者脑部长了个脂肪瘤,用软坚散结的方剂治疗后明显缩小,并非脑胶质瘤。
没有!
方言合上笔记本,说道:
“广正同志,您家传的这些医案真是宝贵,尤其是在调理内科杂症和一些良性脑病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陶广正笑着说道:
“多谢方主任夸奖,希望对咱们研究所有帮助。”
方言听到这里,也不隐瞒了,坦诚道:
“实不相瞒,我们现在正在跟进一例脑胶质瘤患者,病情比较严重,西医那边也没什么好办法了。我听说您家传医案里有关于脑瘤的治疗方法,就想着能不能从中找到些思路。”
陶广正闻言,脸上露出歉意的神色:
“不瞒您说,方主任,我家传的医案里虽然有一些脑瘤的病例,但都是些良性肿瘤,像脑胶质瘤这种恶性程度高的,我还真没有治疗经验。”
方言听到这里就皱起眉头来,难道是时间不到,陶广正手里没研究出来?
看到方言皱眉不说话,陶广正说道:
“方主任,我这里还有家传医案里关于脑部病症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
他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这没能帮倒忙实在抱歉。”
方言听到这话,反应过来后赶忙说道:
“没关系的,广正同志。能有这些宝贵的医案供我们学习,已经很有价值了。”
这时候陶广正说道:
“要不咱们去看看病人吧!?”
“或许看到病人后,我就有想法了。”
说完他顿了顿,表示道:
“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把家里老爷子从老家叫过来,他经验比我丰富!”
方言一怔,对啊!小陶不行,这不是还有老陶嘛,药就是从老陶手里传下来的,这会儿小陶还年轻指不定还没传给他呢。
方言当即答应说道:
“好,咱们立马去看。”
他嘴里还憋着一句,要是没效果,赶紧把老陶同志给叫过来。
说完就招呼曾路泉:
“让黄李给陶广正同志安排的住处准备好日常的用品,让他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明白!”曾路泉点头答应。
这“拧包入住”的词儿听着可新鲜,不过倒是简洁明了一下就能让人听懂。
陶广正对着方言感谢道:
“方主任真是太客气了,麻烦你们了。”
方言说道:
“广正同志,你那边的院长职位都不要,接到调令立马就回来了,就光是这份信任,我就该给你把后顾之忧解决。”
说着还拍着他肩膀道:
“待会儿不管看的成不成,都在我家里吃晚饭。”
陶广正听到方言这话,搞的有些感动了,之前方言在月初他进京考研究生的时候就颇为照顾,分享了好多医案经验,分析了好多考试的解题方式,这些都让陶广正受益匪浅。
其实他回来就是为了换个地方发展,在xj那边他已经待不住了,结果现在方言直接完成了他这个想法,并且还给了他这么好的待遇,现在他感觉自己回来应该不会亏。
甚至还有种血赚的感觉,研究生成绩都还没公布结果,就已经进入研究院下面的研究所了,这种待遇可不是谁都有的。
陶广正眼眶微微发热,握着拳头在膝盖上轻轻一磕:
“方主任这份情,我陶广正记在心里了。别的不说,往后研究所的事,就是我的事,哪怕是翻遍老家的医书,也得帮您把难题啃下来!”
老胡在一旁看得直乐:
“这就对喽!咱们搞中医的,就得抱团取暖。我看呐,今天这趟没白来,不光见着了宝贝医案,还得见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