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病是比较常见的,我们手里是有产品的,你们回去开个会然后和我们研究院那边聊一聊,下个订单,我们会尽快的把保健品交到你们手里。”
说完方言又补充了一句:
“如果是定制的数量多的话,我们可能就要分批次的交货了,毕竟我们的生产线还要供应其他地方。”
梁同志说道:
“明白,我回头就找后勤的领导开个会,尽快的给你们研究院消息。”
说完他还掏出个小笔记本,把方言刚才说的话记录了下来。
方言笑着说道:
“好,我等你们的消息。”
……
一顿午饭吃完,义诊项目就算是圆满结束了。
研究院那边很快就会接到公安部的订单,让中医和这些团体绑定的计划又更加进了一步。
当然了用药的这块,方言他们肯定会把好关,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做药就是做口碑,只要能够管用,你该赚的钱赚了没问题,但要是没用,那就是败人品坏口碑了。
所以这块儿方言依旧会按照出口的要求严格把关。
今天老胡很高兴,他没想到这么顺利,也不枉今天所有的中药材都由公司提供,粱同志投桃报李,马上就决定给他们个大订单。
这不是市局的订单,是公安部的订单。
不光是赚钱的事儿,而是某种政治上的肯定,试想一下全国的公安同志都在用他们的公司的保健药品,以后在其他地方看到他们公司的人,或者办他们公司有关的事儿,是不是会有点照顾?
要知道,这个年头单位合作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社会资源联动,且集体认同对社会关系的影响较深。
一方面,公安部作为全国性的重要系统,若大规模使用某家公司的保健药品,确实会让这家公司获得官方认可的隐性背书,这种背书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能显著提升公司的公信力,比如其他单位采购时会更信任其产品质量,这是潜在价值,是初期商业活动中借势建立口碑的朴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