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方言放下笔,认真回应:

“中药调理需要时间,一般服用三到五天,发作频率应该会有所减少;坚持服用两周左右,多数孩子的发作能控制在一天一两次甚至更少。我给你们开七天的药,七天后再来复诊,到时候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药方。”

他把药方递给孩子母亲,又仔细叮嘱煎服方法:

“这药一天一剂,煎两次,早晚分服,饭后半小时喂给孩子,每次喂小半碗就行。煎药要用砂锅,先泡药半小时,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二十分钟,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分服。”

“还有,孩子发作时,一定要让他侧卧,别强行按压,也别往他嘴里塞东西,轻轻擦去口水就行,避免呛咳或窒息。平时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别让孩子受惊吓,饮食上多喂点小米粥、山药泥,别吃生冷、甜腻的食物,以免助湿生痰。”

孩子母亲认真记下,反复确认:“煎药要砂锅,饭后喂,忌生冷甜腻,对吗?”得到方言肯定的答复后,她小心翼翼地把药方折好放进兜里,拉着孩子父亲连连道谢:“真是太谢谢方医生了,还有韦大夫!要是没有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别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方言起身送他们到诊室门口,又补充道,“药房就在一楼大厅东侧,凭药方就能取药,都是免费的。要是服药期间孩子有呕吐、腹泻或者其他不舒服,随时来诊室找我。”

韦国豪见证了方言治病的整个过程。

方言各方面的展现出来的水准都在他之上,但是他就纳闷了,这才二十出头的岁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他的认知里,这个年龄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水准。

夫妇俩抱着孩子再次道谢后离开,诊室里暂时安静下来。

方言这会儿正在写着医案。

韦国豪看着方言,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方主任,今天真是受教了。我之前不该凭‘北方人’的印象就妄下判断,你的辨证和用药,比我这个在南方行医多年的人还要细致。”

方言摆摆手:“都是同行,互相学习而已。你在南方应对虫咬、湿热病症的经验,也值得我借鉴。对了,你抽完血了吧?要是没事,不如在诊室里坐会儿,后面说不定还有需要你帮忙的地方。”

“越南那边我也没去过,很多病症还需要您指点指点。”

韦国豪听到后欣然答应下来。

这时候他注意到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孩子。

赵正义小朋友今天过来见习,一直保持着多看少说话的习惯,到现在都还没讲过一句呢。

韦国豪好奇的对方言问道:

“这里怎么还有个孩子?”

方言看了一眼一旁的正义,说道:

“哦,这个是我的外甥,也是我徒弟。”

“徒弟?中医徒弟?”韦国豪一脸震惊。

方言点头:

“没错!”

韦国豪他惊讶的说道:

“这么小年龄怕是连字都不认识吧?”

“你可别小瞧他……”方言笑着说道。

他对着小徒弟正义说道:

“虽然不认识字,但是现在已经跟我学了快一年的时间了,进步还是相当大的。”

“我每天都下午都会给他们上课,并且他师兄还会给他讲解我留下的医案,一般的病症在他面前,应该已经不是问题了。”

对于赵正义小朋友,方言这点还是能确信的。

听到师父的夸奖,赵正义小朋友笑了笑。

表现的相当低调。

韦国豪试探着对着孩子问道:

“小朋友,能听得懂刚才你师父说的话吗?”

“刚才那个小弟弟的病,师父说‘痰热内蕴、风邪扰动、秽浊未清’,他鼻翼发青是有风,指纹紫滞到气关是有热有痰,脖子摸起来热是虫咬的毒没散,对吗?”

韦国豪愣了一下,没想到这孩子能准确复述病机,记忆力和逻辑能力很清晰啊,这年龄能有这个本事?还能对应上望诊的细节?

他想了想,故意追问:“那你说,为什么师父不用我提的鸡骨草,反而用金银和连翘呢?”

赵正义低头想了想,小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回忆方言讲过的知识,然后说道:

“师父说过,小孩子‘脾常不足’,鸡骨草太凉了,吃多了会拉肚子、不想吃饭。金银和连翘也能清热,但没那么寒,还能散毒,不会伤着小弟弟的脾胃。而且师父加了炒麦芽和鸡内金,就是为了补脾胃,让药能被身体接住,对不对?”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