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你们回去后,把芳芳现在的情况说清楚,在协和住院,每天要多少钱,医生说要治多久,要是因为没认定书耽误报销,这笔钱就得厂里全额承担!他们怕担责任,自然会给办。”

陈梦婉也在一旁帮腔:“叔,婶,我爸说得对。上次我们科室有个病人,也是厂里不给认工伤,后来还是家属拿着政策条文去闹,没两天才给办了的,你们也可以学学。”

陈芳母亲抹了把眼泪,终于咬了咬牙:“行!听大哥和梦婉的!回去我们就找厂里,态度坚决点,一定要把认定书拿到手!”

陈启泰这才松了口气,又转向方言:“方主任,还是您提醒得及时,不然他们俩说不定真就稀里糊涂回去了。后续要是厂里那边耍无赖,还得麻烦您帮忙出出主意,比如开个诊疗证明啥的,证明芳芳的病确实是工伤导致的。”

方言点头应下:“没问题,诊疗证明我随时能开。另外,你们回去办手续的时候,记得让厂里开个‘异地就医同意书’,虽然现在医保不能异地结算,但有这个同意书,后续报销的时候能少点麻烦。”

陈芳父亲这时候也定了神,对着方言和陈启泰连连道谢:“真是谢谢你们了,要是没你们,我们老两口真不知道该咋办。”

……

这边的事儿办完后,方言也是感慨,普通家庭这看病确实太难了。

就陈芳他们这种还是有关系的,要是但凡没关系,连个门路都没有。

就像是以前一样,方言他们搞义诊的时候,经常能够遇到那种在外地打工,遭了工伤后回到乡下的农民工,回村后没钱治,就靠村里医生给贴点膏药,硬生生扛了大半年。

等他们去义诊时,已经站不直了,腰上的肌肉都萎缩了,一按就疼得冒冷汗。问他为啥不找工地要说法,他说工头早跑了,找工地办公室,人家说‘没签合同,不算工伤’,他一个外乡人,在城里没亲戚没朋友,连投诉的地方都找不到。

当时给方言听得拳头都捏紧了。

不过唯一好的就是,方言他们义诊有中医教授,当时开了方子给人家治疗,后来第二次义诊,方言看到还恢复的不错。

想到这里,方言感觉好像也该搞搞义诊的事儿了。

今年虽然搞了不少次,但是时间也不长,而且也没怎么下乡。

方言打算回头给老胡商量下,还有新加坡王劲那个“岐黄薪火基金”项目(见944章),霍先生家的基金已经开始给中医学生提供帮助了,他们当初说的那些也该实现了。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3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