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不晕了!胃也舒服得很,中午护士给我端了点小米粥,我都喝完了,一点没吐!”老王头语速比上午利索了些,含混感轻了不少,“就是左边身子还有点沉,不过比早上松快多了,刚才我还自己挪了挪屁股呢!”

旁边轮着在这里守着的大儿子赶紧补充:

“方大夫,护士说中午的治疗效果很好,我们刚才还试了试,他左手能抓住我的手了,上午还一点劲都没有呢!”

方言点点头,又让老王头试着咧嘴笑了笑,虽然左右嘴角的幅度还有差距,但至少两边都能牵动肌肉了。他俯身查看了一下老王头的左脚,用手指轻轻划了划脚底,脚趾能微微蜷起,说明下肢的知觉也在恢复。

“恢复得比预想中快。”方言松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肯定,“药打通了堵塞的血管,汤药和通络散又能理气活血,加上上午扎针通了经络,几样凑在一起,效果就显出来了。”

他从帆布包里拿出海龙针,说道:

“再扎几针巩固一下,主要帮顺顺左边身子的气血。”

这次方言选了三个穴位:先在老王头左侧太阳穴附近的“头维穴”下针,这穴能疏通头部经络,改善脑部供血;接着在左胳膊的“曲池穴”进针,帮助恢复上肢力气;最后在左腿的“阳陵泉穴”扎针,调理下肢气血。

海龙针刚刺入,老王头就“哎”了一声说道:“这酸劲儿比上午还明显,顺着胳膊往下窜呢!”

“酸麻就对了,说明气血在往左边走。”方言轻轻捻转海龙针,观察着老王头的表情,“明天再巩固一天,后天就能试着坐起来活动活动,等下周稳定了,我再给你调方子,换成黄芪虫藤饮,帮你把气血补上来,左边身子的力气就能慢慢恢复如常。”

老陈头在一旁看得连连点头:

“还是方大夫的本事大!上午还担心这老东西要瘫呢,这才半天就好成这样,比庙里的神仙都灵!”

老王头笑着接话:

“等我好了,第一回钓鱼就去什刹海,非得把上午跑掉的那条大鱼给钓上来不可,到时候还请方大夫来家里吃鱼!”

方言收了针,帮老王头盖好被子:

“吃鱼不急,先把身子养好了再说。记住,这几天别吃油腻的,多喝小米粥、吃点软面条,让脾胃好好歇着。”

临走时,老王头的大儿子非要塞给方言一个厚厚的信封。

“方主任,一点小意思,是我们一家人的一点心意,今天要是没您我们家老爷子估计就恼火了,这会儿指不定怎么样了呢!你得收着!”

被方言坚决推了回去:“治病是我的本分,钱我不能收。”

“你们要感谢的话,就感谢陈大爷吧,是他今天第一个发现,然后刚好找我的。”

老王头的大儿子见方言推回信封,急得往前凑了半步,双手把信封又往方言怀里塞:“方主任,您这就见外了!陈大爷的情我们记着,但救了我爸命的是您啊!这钱不多,就是我们一家人的心意,您要是不收,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信封捏在手里沉甸甸的,方言能感觉到里面纸币的厚度,他轻轻按住对方的手腕,语气诚恳却坚定:“王同志,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要是收了你的这个钱,这性质就变了。”

“再说,上午送王大爷来医院时,你们已经帮我处理了车座的污渍,这份心意我已经领了。”

“那哪能一样!洗车是小事,我爸的命是大事!您要是不收,我这做儿子的心里不安稳,回头我爸知道了,肯定还得跟我急。”

病床上的老王头也跟着帮腔,声音虽还有点虚,却透着执拗:“方大夫,你就收下吧!不然我这病都养不踏实!咱们老北京人讲究‘有恩必报’,你救了我,我不能让你白忙活。”

老陈头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劝道:“方大夫,他们家条件不差,也不是想拿钱砸人,就是真心想谢谢你。要不你就……”

“陈大爷,这不是条件的问题。”方言打断他,把信封稳稳放在床头柜上,对着老王头父子笑了笑,“要是真想谢我,等您病好了,咱们约着去什刹海钓鱼,到时候您多钓两条鲜鱼,我跟着尝尝鲜,比什么都强。”

方言收桥商的钱那是廖主任和卫生部那边都批过的,加上他给国家弄了那么多的投资,上头是给他开了绿灯的,但是换成国内的人,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该收的医药费收了,再拿人家钱,这事儿说白了可大可小,就怕有人在这里面做文章,方言可不想因为这点钱给自己找事儿。

老王头的大儿子看到方言死活不答应收钱,他只好讪讪地把信封揣回兜里,然后搓了搓手说道:

“方主任,您这性子真是没得说,我叫王建军,在市运输公司当调度主任,管着几十辆卡车。”

“咱们是国营单位,跑运输的范围广,京城周边的区县都熟得很。您以后要是有啥拉货、送人,或者需要用车的地方,不管是小面包还是大卡车,跟我说一声,我保准给您调得妥妥帖帖的,绝不耽误事儿。”

这话刚落,方言眼睛忽然亮了,他刚才正愁义诊用车的事儿呢。

之前和老胡、岳老商量时,就盘算着要拉药材、医疗设备还有给老乡的慰问品去乡下,自己公司那车明显不够用,正琢磨着要不要找其他单位借调几辆车,这年头车还真不太好调,特别是一次性调多辆,结果没想到这机会就送上门了。

“诶,来这早不如来的巧,说起不信,我还真有件事想麻烦你。”方言对着王建军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