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就是有点饿……”
方言和岳美中对视一眼,说道:
“饿好啊!”
“能觉得饿,说明脾胃的运化功能在慢慢恢復,这可比什么都强。热邪耗了脾阴,之前吃不下、还呕吐,就是脾胃没力气干活了,现在想吃东西,正好能补补气血,给你和娃都添点劲儿。”
岳美中也点点头,中医里有句话叫有胃气则生,孕妇怀孩子本就耗气血,生病这两天又没怎么进食,身子早空了。
能饿,说明胃气渐復,方言开的药方子药劲儿不光清了邪,还把脾胃的阳气给护下来了,是好事。
“我现在就去熬小米粥!”一旁的一个家里的女眷说道。
说完她又小心翼翼的看向方言他们,问道:
“大夫,她能喝不?”
“能喝!太能喝了!”方言立刻应声“小米粥最养脾胃,熬得稀烂点,刚好適合她现在的情况。熬出米油来最好,既能补津液,又好消化,不会给她的胃添负担。”
岳美中也跟著补充:“熬的时候多放些水,煮到粥水浓稠,先给她盛小半碗试试。要是喝了之后胃里没不舒服,过个把钟头再添一点,循序渐进。刚开始別让她吃太多,脾胃刚恢復力气,得慢慢適应。”
“哎!记住了!”女眷喜出望外,转身就往灶房跑,脚步都比刚才轻快了不少。
本来看著人都快不行了,这群人一来,情况立马就开始好转了。
等到人出去过后,方言打开手电筒开始检查秀兰胳膊上的皮疹。
手电筒的光柱聚焦在那些细密的猩红皮疹上,让周围人汗毛都立了起来。
不过相较於进门时的鲜艷扎眼,此刻的红点顏色明显淡了些,不再是那种暗沉的赤红。
方言用指尖轻轻按压其中一颗皮疹,鬆开后,原本褪色的痕跡比先前消退得更快,皮肤底子的淡粉色慢慢透了出来。“皮疹在透发,顏色也浅了。”他一边说,一边移动手电筒,照向秀兰的颈部和耳后——这些猩红热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此刻的红点已经变得稀疏,不再是连成一片的潮红。
“痒得还厉害吗?”方言问,目光仍在皮疹上停留,仔细数著新冒出来的零星红点,“有没有觉得疹子往四肢末端传?”
秀兰摇摇头,声音轻缓:“不怎么痒了,就刚才擦身子碰到的时候有点感觉。好像也没往手上脚上长,就胳膊和脖子这儿有。”
岳美中凑过来看了一眼,点头道:“之前喝的金银、连翘的清热透疹劲儿起作用了,疹子能顺利透出来,热邪就有了出路,不会往內里陷。你看这皮疹的形態,之前是密实的鸡皮样,现在鬆快多了,这是好转的明证。”
接著他也诊脉完毕,对著方言说道:
“我这边浮数之象几乎敛尽,只剩些许濡数,这是热邪渐退、津液初復的脉象。最关键的是尺脉,之前沉弱得几乎摸不著,现在虽仍偏软,却多了几分滑利的动势,胎元算是彻底稳住了。”
方言点头说道:“我这边一样,寸脉的热势已散,关脉濡软,是脾胃之气渐醒的徵兆,正好应了她觉得饿的反应。另外尺脉的滑意比刚才更明显些,胎气有了依託,就不怕热邪再侵扰。”
他转头看向患者秀兰,说道:
“你安心歇著,等会儿喝了粥、服了第二遍药,身子会更舒坦些。胎里的娃稳住了,你这当娘的才能更快好起来。”
听到方言说完,患者对著方言他们问道:
“你们要走啊?”
方言点头:
“要去村里看看,还有其他的病人。”
秀兰的眼神瞬间掠过一丝慌乱,声音也低了些,小心翼翼的问道:“还有……还有其他人也得了这病吗?是不是……是不是我传出去的?”
她想起前几天去赶集还逗过二丫家的娃,心里顿时一慌,脸色也白了几分。
“你別多想。”方言连忙安抚:
“猩红热是飞沫传染,说不定是赶集时接触了其他带病菌的人,不怪你。我们去看看其他人,也是怕还有人跟你一样难受,早点用药就能早点好。”
岳美中也跟著点头:“是啊,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自己的身子,胎气刚稳,可不能胡思乱想伤了心神。这里有春生和两个姑娘守著,药和粥都会按时给你喂,我们看完其他人很快就回来,再给你诊脉调方子。”
王玉川也补充道:
“要是觉得肚子坠得慌、胎动不对劲,或者想喝水、想上厕所,直接喊李卉她们,千万別自己使劲。我们走了也放心不下你,肯定会儘快回来的。”
秀兰听著几人的话,紧绷的肩膀慢慢放鬆了些,她轻轻“嗯”了一声,:
“那……那你们小心点,这病传染。”
“放心吧,我们是医生。”眾人笑了笑,回应道。
这时候王玉川转头对著李卉和林雪玲叮嘱:“你们俩多留意著,粥餵完半个钟头就给她喝第二遍药,还是一勺一勺来。她要是睡著了,也別特意叫醒,等她醒了再喂,药温在灶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