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让安东在这里陪着师公陆东华,他那边自然安排了医护人员做助手,就在诊室里等着就是。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患者就来了。
这第一批来的人都是行动上已经不方便的人员。
方言在楼上看到,五个患者都是被人用轮椅推着进来的。
楼下是院长崔静怡在接待,同行的还有中侨办的工作人员以及患者自己的家属。
只是让方言有些意外的是,自己本来以为会过来的汪真林居然没有来。
方言也不好询问到底是怎幺回事,不来就不来吧,这样也让自己省心了。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询问了一下送人过来的中侨办的工作人员,听到方言在打听汪真林的事儿,他们也没瞒着方言,说是今天廖主任组织了一个游览首都的项目,让人专门带着不参与就诊的华侨在京城里旅游玩,顺便给他们介绍下京城附近之前那些侨商做的投资。
方言一听居然还有这招,也不得不佩服廖主任实在有些想法。
……
方言刚在诊室坐定,护士就领着第一位患者进来。
推门的瞬间,一股淡淡的药味混着些许脓液的异味先飘了进来,随之出现的是一位被家属半扶半搀着的青年女子,她看着不过三十出头,身形却格外单薄,脸色是长期病痛熬出来的萎黄,唯有两颧透着不正常的潮红。
「方大夫,这是孙女士,从美国回来的。」中侨办的人在一旁介绍,孙女士则被家属扶到诊台旁,每动一下都格外小心,坐下时更是慢慢侧身,显然是腰部不敢用力。
「方大夫,您可得帮帮我……这病熬了八年,在美国动了三次手术,上个月刚做完第四次,伤口到现在还没长好。」她开口时声音有些沙哑,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说话间还下意识地按了按左侧腹股沟的位置,眼神里满是痛苦。
方言点点头,对着她说道:
「您不要慌,先放松一些,我们慢慢来。」
「您具体说说自己是什幺地方不舒服。」
孙女士说道:
「我是腰椎第4、5节结核,已经确诊八年时间了。」
骨结核?
还是腰椎骨结核。
这玩意儿在中医里面叫做骨疽。
骨疽」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特指热毒或寒湿之邪侵袭骨骼、导致气血凝滞的病症,而骨结核因病程长、易溃破难愈,且常伴低热、盗汗等虚症表现,多归为「阴疽」类。
「你现在平卧的时候,能自己翻身吗?」方言先问了一句,如果是这个病,而且还是病了八年,肯定是有这些现象的。
孙女士摇摇头,眼眶微微发红:「不行,平躺下来就动不了,一翻身腰就像被扯着疼,连带着整个左腿都麻。」
方言点点头,然后又让她掀开左侧腹股沟的衣物。只见那里贴着一块厚厚的纱布,掀开后,一个3到4厘米的溃口露了出来,溃口边缘的皮肤有些发暗,还渗着淡黄色的稀薄脓液,没有新鲜的肉芽,一看就知道是长期不愈合的慢性创面。
「每天都得换两次药,可还是这样,有时候还会发热,尤其是下午,体温总在37度5左右,烧得人没力气。」孙女士的家属在一旁补充,语气里满是焦急,「在美国的时候,医生说已经尽力了,让我们回来试试中医,我们也是打听了好久,才找到方大夫您。」
他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先示意孙女士在一旁的诊床躺下,考虑到她「平卧不能转侧」,特意让家属拿了个软枕垫在她腰侧,尽量减轻她的不适。
「你这病在我们中医里叫『骨疽』,像你这样长期不愈、溃口流脓的,更偏向『阴疽』,根源在于身体底子虚,邪气缠在骨头里散不去。」方言一边说,一边轻轻按压她腰椎两侧,「这里按下去会疼吗?」孙女士点点头,声音带着疼意:「会,尤其是按压的时候,疼得能窜到腿上。」
确认病症范畴后,方言开始细致追问病史,生怕遗漏关键信息。「你第一次确诊的时候,除了腰痛,还有别的症状吗?比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这些?」孙女士回忆了片刻:「有,那时候总觉得累,晚上睡觉出汗特别多,衣服都能湿透,半年瘦了快二十斤。」
「在美国的几次手术,主要是处理什幺问题?是清除病灶,还是处理溃口?」方言继续问。
孙女士的家属在一旁补充:「前两次是清除腰椎里的结核病灶,第三次是因为溃口总流脓,做了清创,上个月那次是因为溃口又扩大了,医生说里面有死骨,又清了一次,但还是没好。」
方言又看向她的溃口:「溃口流出来的脓,一直是这种淡黄色、稀稀的吗?有没有变稠、变臭的时候?」
孙女士摇摇头:「一直是这样,不怎幺臭,但流个不停,每天换纱布都得换两次,有时候还会带点血丝。」
方言点了点头,她孙女士这个情况还不是简单的腰椎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