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多礼,我早已识得你,先前便常闻太乙道兄之徒出众,如今一见,果是如此当真恨我徒不能如你三分。」
曹空自是不敢应是,连连否之,一旁的东方朔,心虚的默默把头撇向一边。
心道,肯定不是他,绝对是另一个闯祸更大的。
东华帝君见曹空谦虚不假,心中更喜,笑道:「怎忽来我岛上,如若有事,尽管说来。」
曹空见状,则道:
「不敢瞒帝君,乃因小道修清明风,如今所阻,故欲向帝君借观阳之天门,以全己道,帝君如若为难,可提所需,小道定竭力完成。」
东华帝君闻言伴怒:
「你与我有缘,我望你亦多生好感,自会允你所需,可你竟作如此言论,莫非本帝君在你心中,即为市偿之辈,若是如此,阳之天门断不能借。」
曹空见这帝君神情不似作假,连连道:
「是小道言辞不当,还请帝君恕罪,早时便闻帝君圣名,如今得见,方知帝君胸怀磊落,道德巍峨,见罪,见罪。」
东华帝君这才满意,笑道:「这方才对,阳之天门乃在肠谷,乃为日升之所,你既欲观,我便让曼倩带你前去。」
曹空连连拜谢,觉东华帝君是个妙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盖修道有成者,无一不是深感天地,修道良久,阅历深厚者,故何人不妙?
「曼倩,阳之天门乃生清明之风,故你亦前去,洗涤一下道心,你啊,心太杂太乱。」
东华帝君叹道,东方朔表情汕汕,不敢有答,只是点头。
而后,东华帝君予曹空和东方朔一仙篆,乃是与日长生篆,可保人于肠谷之中,不受大日之扰。
又以玉液来奉曹空,曹空知这位帝君是个说一不二的。
即一口饮尽,觉舒畅至极,体魄被养,阳神有长,便知此酒珍贵,恐不逊于他先前所酿的草还玉醴。
遂再度拜谢东华帝君,帝君则笑而离去。
而后,东方朔则引曹空去至肠谷处。
此地位于东海以东处,乃为一谷,谷中多金玉,且有一树。
此树巍峨,青碧幽绿,亭亭如盖,叶皆如桑,长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名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