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基调和颜色,只看构图,你好好对比一下!」
李贞仔细的观察,一看就是好几分钟。
「老师,我感觉林思成在草图中所应用的素描技术、线面结构、空间的结构状态,以及明暗关系的处理,和这幅画……嗯,有点像?」
「对!」商妍又点滑鼠,屏幕上出现第二张画。
同样是瓷壶,但并非青花,而是流行于明末之后的葫芦壶。不过不是油画,而是一幅绢本山水。
特点很明显:工笔重彩,用笔细腻,线条简洁流畅。
怪的是,局部好像应用了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法,解剖结构和光影效果非常明显。却又能与画作整体的构图、意境美完融合。
更怪的是,线面结构、明暗对比和林思成的那几张图更像,比雅姆的那幅《贵妇》更像。
「这幅画名《博古图》,由清朝康乾时期的首席宫廷画师、义大利传教士郎士宁所做,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
而郎士宁到中国传教之前,正是欧州新古典主义的萌发时期,所以他的油现风格与雅姆一脉相承……」
商妍继续点滑鼠:「再看这一幅!」
仍旧是一幅纸本山水,作者同为康乾时期的宫廷画师焦秉贞。中样是《博古图》,同样是一只瓷壶,同样为工笔重彩。
但与上一幅相比,画作整体更为立体,透视和明暗的应用空间更为真实。
而从整体看,国画独有的「写意」却比上一幅只多不少?
而重点在于,作品的基部构图层级极多,像是渲染了十多层。
下意识的,李贞想起了林思成的那三张图:不敢说一模一样,至少有八成相似。
不是说形与表,而是立意与结构,以及构图前的设计。
「是不是更像?」
李贞用力的点了一下头。
「焦秉贞师承郎士宁,同为宫廷画师,他对国画艺术的了解及感触要更深。又为钦天监正,对于算理和科学同样不陌生。
所以,从中西方艺术融合的角度而言,他比郎士宁的水平更高。」
李贞恍然大悟:「林思成的那几张图中所体现的,就是焦秉贞的艺术特点和画风?」
「不止,他肯定系统性的研究过西方油画技巧,包括郎士宁的绘画风格。不然不会给人一种『很像』的感觉……然后你再看!」
商妍先将图片做透视化处理,又移来一张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板桥体的字帖照片,然后往上一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