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继续往下:锈层发黑,隐现红褐色:这是富氧干燥环境中,器物与土壤中的铁氧化物混合形成的复合锈层。

学名氧化锈层(TypeⅡ),主要成份为赤铜(Cu?O)和黑铜(CuO)。

只凭这三点,就可以推断出埋藏环境:富氧、干燥、富钙、微生物活跃……已遭受破坏,已形成长期有氧环境的北方黄土墓葬。

是不是从陕西挖出来的不知道,但绝对在黄河以北。

重点在于:从下到上,锈层为「黑→褐→土」多层结构,且是层层递进,没个两三百年,锈不出来。

造假的更造不出来。

关兴民这下是真完了?

本能的,林思成的眉头皱的更紧,突然,「当」的一声,铜炉震了一下。

王齐志拿放大镜在炉沿上磕了一下,脸露喜色:「林思成,你过来看,这锈好像是贴的。」

不可能……

脑海中本能的闪过三个字,林思成索性绕过台案,到了王齐志这边。

但只是一眼,他眼皮就止不住的跳:就轻轻的磕了一下,铜炉上竟然掉下了一些绿色粉末?

不多,就几星。

但这根本不是多与少的问题:腐蚀几百年而生成的铜锈,拿刀都不一定能刮的下来,就这幺轻轻敲一下,就搞了下来?

诧异间,林思成抓起了一点,用手指捻了捻:锈是真的。

再透过放大镜看器物表层:锈层最底下,也就是黑色的氧化铜与铜炉之间,有一层黑色的光膜。

极薄,还极隐蔽,若非放大镜的倍数较高,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这是大漆漆膜,也就是生漆,古代最常用,也是最牢固的胶料。所以确凿无疑,锈层就是贴上去的。

为什幺另一半的锈,却真的不能再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