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关主任,对不住,一时给忙忘了!」

「没事,人已经抓了,又跑不掉?」

关兴民回了一句,既震惊又好奇:「五口囊匣……林思成,你这是跑杭州进货去了?」

别说,还真有点像?

林思成笑了笑:「是淘的有点多!」

三人一听,更好奇了,帮着把箱子提了进去。

「老师,这几天情况有些特殊,所以没开手机……」

王齐志哪还能顾得上,随意一摆手,只是盯着箱子。

林思成既然说「淘」,那就说明东西都不差,又用囊厢装着,那就更不差。

关兴民和郝钧更好奇。

之所以提到学校来,林思成本就是准备和王齐志商量一下怎幺处理。正好关兴民和郝钧也在,省得再单独请教了。

他一口一口的打开。

先拿出的是《群书治要》,三人瞄了一眼。

这书非常冷门,至少王齐志和郝钧都没什幺印象。

关兴民知道一点,但很模糊。翻开看了看内容,才隐约想起来一点。

正在努力的回忆,叶安宁「咦」的一声:「天明述斋刻本?」

林思成暗暗一赞。

故宫里倒是有收藏,不过只有「阮元扬州刻本」和「苏州林氏跋文刻本」,叶安宁应该见过。

但还是那句话,这书太冷门。

在古籍多如牛毛的故宫中,这书只多算沧海一粟。但叶安宁能凭藉牌记和刊记,判断出这是天明述斋刻本,可见记忆力。

「和刻本?」关兴民恍然大悟,「国内好像没有?」

当然没有,日本也没几套全的。

「那岂不是就是善本?」王齐志笑了笑,「好好珍藏!」

「好!」林思成点点头,放在一边。

而后,他又拿出那块玉璧。

乍一看,好新。结构细密,质地油润,通体不见泌斑和锈色。

但几人都是行家,至少能判断出这绝不是新玉:阴刻线底部呈波浪状起伏,线壁有侧坡崩茬。

孔道很直,但仍有台痕(管钻接续痕迹)……这些都是正宗的古砣工痕。

仔细再看:工序以斜砣深挖,再用圆砣迭磨,再通过「分层去地」法逐步显形。

刻痕长短交错、疏密有致,人物衣纹方折硬朗,静物线条簇而不乱。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