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志接过来,瞅了好一阵,眼睛「噌」的一亮:朱头五铢?
这是正儿八经的错版币。
西汉昭帝初,因实行平推法(类似计划经济),导致物价飞涨,不得不加大铸钱的力度。
霍光令三官在上林苑再起币窑,另铸砂模。可能是没有保存好,最初的母模稍有些变形,致使子模也全部变形:「五铢」中的「朱」字最上面那一横两头微往上挑。
但铸了没几年,霍光主持召开「盐铁之议」,之后实行变革。国内物价逐渐回落后,就裁撤了后起的币窑,所以基本没铸多少。
属于妥妥的错版币,而且流传的极少,市场价格基本和西汉金五铢持平。
就这一枚,能在西京市中心换三套房……
「稀奇了,就只听过,真东西还是第一次见!」
王齐志翻来覆去的看,确定不是后仿的,又招了招手,把铜钱交给了质检员。
直到这个时候,黄智峰和陈芬才知道这枚铜钱是朱头五铢。
很正常:这种铜钱存在时间太短,古文献中压根没有记载。直到1974年发掘广阳顷王刘建(武帝刘彻之孙,昭帝时谋反,事败自杀)墓,才首次出土。
包括王齐志都没见过实物,要不是林思成提醒,他压根就想不到「朱头五铢」。
任秋玉和吴琳更是懵懵懂懂。
更正常:研究员也不是什幺都懂,总有触及不到的知识盲区……
男人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就这一枚铜钱算是彻底引燃了三个男人兴趣,三人各据一边,不停的挑。
初时还挺正常,但不大一会儿,三个女人就发现了不同:黄智峰稍有些慢,拿一枚在手中,要端详好一阵。有时观察一下细微处的细节后,还会回忆一下,再想一想。
王齐志稍快些:看一看,摸一摸,再用放大镜一照,基本就能有断论。
林思成却是出奇的快:捻一枚瞅一眼,往边上一放。再捻一枚瞅一眼,再往边上一放。
不大的功夫,眼前的空案上就累了好几个小堆。
陈芬低头看了看:「有什幺区别?」
林思成手下不停:「现仿、宣帝后和东汉五铢、民间流通非官赐、早期出土、非西京出土……」
意思就是,这些,都不是从张安世墓出土的?
陈芬怔了一下:「非西京出土?」
「对!」林思成点点头,「土质不同,锈蚀程度,铜锈成份自然有所不同!」
道理陈芬当然知道,问题是:这幺快?
任秋玉和吴琳面面相觑,一脸讶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