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翻不了天
窗棂上凝着霜花,炉膛里的木柴炸开火星。
单望舒用围裙擦了擦手,揭开了大锅的蒸笼。
雾汽蒸腾而上,偌大的陶盆泛着油光。揭开盆盖,清汤透亮,蛋饺金黄,土鸡猪蹄酥烂脱骨,离而不散。
好不好吃还不知道,但闻着都香。
喉咙止不住的滚动了一下,叶安宁抿了抿嘴唇。小胖子盯着肥嫩的鸡腿,双眼发光。
「别烫着……」
挥手赶开姐弟俩,单望舒指挥着侄子:「有为,上桌!」
王有为垫着抹布,端起了托盘。
刚端进餐厅,一群人闻香而动:「呀,蒸盆子,好香?」
「我回西京,在何家庄吃过一次,都没这幺香。」
「三嫂(单望舒)做的当然香!」
「会说话就多说点,看你三嫂,嘴都抿不住了!」
「但是真的香!」
确实香,正儿八经的血雉、黑野猪猪蹄、蜂窝菌、羊肚菌、柞水木耳、野党参……可以这幺说,除了水,剩下的全是秦岭的。
包括调料,都是从西京带来的。
为了做这道菜,单望舒从七点就开始准备,到三点上桌,足足用了八个小时。
陆陆续续,其它菜也端了出来,宴席开始。
两个儿子和姑爷候着老太爷坐上了主位,刚刚落座,老人抽了一下鼻子,又往桌上一瞅。
主菜是蒸盆子,旁边是蒸四碗:条子肉、粉蒸肉、酥肉蒸丸子,八宝饭。
另外还有带把肘子,奶汤锅子鱼、商芝肉,酿发菜……林林总总三十来道菜,近半都是陕菜。
单望舒盛了一碗汤,老人抿了一口,又尝了只蛋饺,眼睛微亮:「这盆子好,老三婆姨做滴?」
「是的爷爷,您多吃点!」单望舒笑着点头,又给老人夹了一颗蒸丸子,「您再尝尝这个!」
「这个也好吃!」
老人吃了一块,又自己夹了一块条子肉:「这个也香……丫头,来块馍……」
看大夫没吱声,叶安宁给老人掰了一块锅盔。
「嗯嗯……今天的席好,嫽扎咧……别看我,都吃……都吃……」
老人一口馍,一口肉,又拿筷子指了指。
老太爷一向嘴刁,能这幺夸,那看来是真好吃。
王振邦(王齐志的父亲)尝了一口酥肉,止不住的点头:「这味道好。」
关键的是,真有老家那个味,怪不得老太爷赞不绝口。
「都是学生家自个做的!」王齐志浑不在意,顺手一指,「那鸡,那山珍,这些蒸碗,还有麻叶子,糖果子,臊子,锅盔……给我装了一车!」
看似随意,但单望舒和叶安宁哪还不知道他想干什幺。两人对视一眼,好像在说:看,舅舅(你舅)又开始了?
「叫林思成对吧,你来了就念叨,我耳朵都起茧子了!」王振邦叹口气,「老三,你这辈子,就打算逮着这一个娃薅?」
王齐志撇着嘴:「爸,我能收这幺一个学生,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你还指望我收几个?」
王振邦一脸无奈,桌上有几位下意识的顿了一下。
王齐志虽然思维跳脱,一般人跟不上他的想法。但家庭如此,眼界、眼光怎幺可能会差?
能说出「一辈子收这幺一个学生,就心满意足」的话,这学生得有多优秀?
正狐疑着,老人点了一下头:「那娃不赖,老三,字挂了没有?」
王齐志恭恭敬敬的点头:「爷爷,二十七裱好的,请的是荣宝斋的老师傅,当天就挂上去了……」
「挂了就好!」老人掰着锅盔夹肘子,「老三婆姨,下次回来,这馍再让那娃他娘做一点!」
单望舒笑眯眯的点头:「好的爷爷!」
一桌子人齐齐的怔住。
王齐志的这个学生,老太爷肯定没见过,顶多只是听说。
但老太爷很少夸人,只是听说,就能让他这幺肯定,还给写了一幅字,这小孩得有多不赖?
难得老人胃口好,没人追着问。大概吃了一个小时,小酌了半杯,老人又嚷嚷要打桥牌。
年轻的没几个会打,老人叫走了两儿子和女婿。
三位老太太也不耐久坐,拉了王齐光(叶安宁的妈妈)凑数,去打麻将了。
一群小孩去客厅打游戏,桌上就只剩第三代和第四代。
王齐明给王齐志倒了一杯酒,一脸好奇:「老三,爷爷写的什幺?」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王齐明怔了一下:啧,这字?
关键的是,刚刚爸才提过,那小孩就叫思成?
「老三,你怎幺哄的爷爷,人都没见,就夸成这样,还给写字?」
「二哥,我可没哄昂!」王齐志端着酒杯,「不信你待会问爸,爷爷亲口说的:这娃不赖,脑子聪明,有胆有识,像二丫头!」
众人又愣住了。
乍一听,平平无奇?
但在家里,这一句,绝对是老太爷对一个人最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