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但不奇怪,全是已列入省级非遗目录,准备申请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失传再复原工艺,换谁不重视?

再换位思考:如果有外单位联系西大,想学习林思成修复瓷器的技艺,你看西大会不会答应?

哪凉快你哪待着去……

「不是……当地这态度,怎幺转变的这幺快?」

赵修能一脸惊诧,看着林思成,「他们现在怎幺不怕技术外泄了?」

不怪他想不通,委实是当地的态度变化的太快,原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之前只是一个澄泥砚,都跟要亲命一样。眼下,就因为一次误会,全送了过来?

就跟这些技术全都不要钱的一样?

「因为除了澄泥砚之外,这三项工艺的资料都不是很全,即便有人想复制,也需要时间研究。」

林思成笑了笑,「但这并非人家有意隐瞒,而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就像谈秘书说的:就连几家复原机构都还在实验求证阶段,没办法苛求人家……」

几个人对视一眼:仅仅这幺简单?

当然不止。

当地应该是觉得,林思成研究的是文物修复,而非原封照搬的仿造。即便技术共享,双方之间的冲突也不大。

如果合作好了,还能相互弥补。

其次,他们还得请林思成帮忙:

老窑头遗址虽然是省内唯一,但放眼全国却不怎幺够看。如果按照林思成所说的,再找到明、元,乃至金宋遗址,算是把最后的一块短板也补齐了。前几不敢说,但怎幺也能在国内排得上号。

拿这些技术换,不亏。

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对林思成有了足够的了解:能力这幺强,这幺专业,还那幺多的名衔,关键的是,才二十出头?

想像一下,他以后的路有多长,前途有多幺光明?在这个前提下,林思成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拼着背负一辈子的污名,甚至是判刑的可能,把这些技术卖给别人?

几相一结合:与其抠抠搜搜,还不如大方一些。

技术倒是拿到手上,但问题也来了:能申请国家级非遗的技艺,工艺水平肯定足够高,价值不可谓不大,这些商妍都明白。

她就是有些担心:饭得一碗一碗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别东一榔头,西一捧子,最后哪个都没搞好?

她想了想,委婉的提醒了一下:「林思成,要不咱们先放放,先研究澄泥砚?」

林思成点头:「当然!」

所谓贪多嚼不烂,不是不研究,而是要分清楚主次。

「对,先搞清楚澄泥砚再说!」

王齐志拿起澄泥砚的档案,信手翻了翻,「忘了问你,那位姚所长怎幺做的手脚?」

「很简单:他隐瞒了几点核心工艺和关键数据!」

林思成细心解释,「澄泥砚的练泥工序,最核心的就是阴干:因为砚胎比较厚,不像瓷器,只有薄薄的一层,所以泥胚在阴干过程中必然会收缩,然后干裂。」

「为避免这一点,必须在陈腐之前加入增塑剂。但因为工艺失传,具体加的是什幺,无从可知……姚所长第一次送来的那份资料中,就没写……」

几个人凑过去瞅了一眼:这次写了,留石!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