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难说是对还是错,毕竟市场情况就摆在这里。
还没意识到这一点的王立宏、陶哲则是在06年后逐渐走下坡路——等到两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接受市场变化的周杰纶与后起之秀林骏捷牢牢占住了后来的华语音乐市场顶端生态位,陶哲早早过气不说,王立宏则是在10年之后开始陷入职业生涯最低谷——
11年离开索尼后更是彻底过气,开个演唱会都能把主办方赔到宁愿毁约赔钱也不愿意继续给他开下去。
大写的惨。
这就是市场的抉择。
但,这对于自诩华语音乐领军者的台湾乐坛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明年金曲奖周杰纶的名字没有任何提名——是的,06年的金曲奖,周杰纶本人没有哪怕一个提名。
《十一月的肖邦》整张专辑仅有的两个提名也是最佳作词与最佳编曲,与周杰纶无关,还都没有拿到。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内地反而喜闻乐见这种情况。
在《十一月肖邦》风评在台湾接连遇冷的情况下,内地各种官方不官方的颁奖礼都开始频繁给他颁奖,大有“他们不看重你没关系,我们稀罕你”的架势——
官媒也开始逐渐为他造势。
周杰纶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才往所谓的“央视亲儿子”的方向转变——实际上哪有什么亲儿子不亲儿子的,彼此都心知肚明不过是需要一面旗帜罢了。
当然,周杰纶巅峰期那强悍到无解的实力也是能成为内地所需要的这面旗帜的基础,不然也不会选择他。
“那也没必要这么骂吧。”
钱江显然不是很明白那些音乐人的脑回路,在他看来卖得好就行,卖不好一切都是扯淡。
你要真有实力卖得叫好又叫座,那你就是无敌爹。
“怎么说呢,如果只看卖得好,那最后的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将写完的本子推到了钱江面前后,双手十指交叉枕在了脑后的周易感慨着。
这其实是一件无法被分割的事情。
如果卖得好就是一切,那后来那些神曲们也不会被鄙夷了,世纪初的歌手们也不会在不断的网民考古中一个个翻红。
你让大量下沉市场的主体受众去听什么周杰纶的《双刀》、王立宏的《竹林深处》、陶哲的《乱七8糟》等歌曲那纯属扯淡,但流行音乐受众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量在下沉市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小时候就跟随父母一起听的音乐就是所谓的彩铃神曲、网络神曲、抖音神曲,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在长大后厌倦了所谓的神曲,从而追求更复杂、更有内涵与意义的流行音乐。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世纪初那一批创作歌手的老歌会突然翻红到莫名其妙的缘故,因为这群人突然发现自己并不需要去国外乐坛寻找更进一步的流行音乐,实际上华语音乐早就有人做了,只不过以前受众不多不火罢了。
最典型的就是周杰纶的暗黑三部曲、王立宏的《爱错》、林骏捷的《杀手》、陶哲的飞机场心乱飞等等,这些歌发行时在内地都属于是无人问津,被考古出来翻红的。
如果你只做曲高和寡的音乐性歌曲,又很难说能全部做对叫好又叫座,甚至生活可能都是个问题……
可如果你只做所谓的下沉神曲,那么未来相当多一批听歌长大的受众就会因为无法忍受而在接触到西方复杂音乐类型后变成魔怔先进党,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毕竟华语音乐本身起步就很晚——
好死不死的是,文娱领域,电影、音乐与书籍,恰恰就是意识形态输出的三驾马车。
此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亦有记载——古巴歌手反古巴结果反被金发奶龙背刺。
无论是西方乐坛还是东方乐坛,在互联网时代影响下,下沉市场的补充对于乐坛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扩宽了市场受众让行业活过来了、让从业者变多了、让更多人有饭吃,又很容易翻车被千夫所指。
这些东西没有一个定数,没有人能管理以及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只有靠音乐人们不断探索创作音乐、听众们不断听歌来彼此交叉验证到底对不对,活生生一笔怎么说都说不清的糊涂账。
更别提还有借着所谓音乐性来对歌手、对听众进行审美霸凌的无知优越者大量蔓延其中。歌是不听或者听不懂到要跟风的,但优越感是要秀的——
一掺杂,水就变得更浑了。
正因为这事难度太大了,所以无论是东方乐坛还是西方,一旦有谁能够把握住那个艺术与商业的临界点将两者都囊括其中,那他就必定会成为有口皆碑的超级明星,无一例外。
“一笔糊涂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