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足足十二家企业,如今个个如雷贯耳。

陈德林的眉头渐渐锁紧。

方青叶注视着他,语气温和话语却带着分量:

「其中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阿里巴巴。2013年,香港本是阿里上市的首选。我与马云先生有些私交,他当年最核心的诉求,并非单纯融资,而是希望通过合伙人制度,确保这家由他亲手缔造的企业,在上市后也能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长期使命与文化内核。」

方青叶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回忆与惋惜:

「去年陆家嘴论坛结束后,我在杭州参加马先生在太极禅院举办的私人聚会。第二天,我俩在附近的小河边钓鱼,聊起这件事。」

「他怎幺说?」陈德林表现出兴趣。

「他对我感叹,香港是他最心仪的市场,但当时的规则让他感觉像是要求一个父亲放弃自己孩子的冠名权和教育权。他需要的不是控制权本身,而是践行对客户、员工和股东长期承诺的保障。最终,规则无法通融,阿里被迫远走纽约,创下当时史上最大IPO纪录——这本该是属于香港的荣耀。」

方青叶望向陈德林:「陈总裁,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阿里这一家巨头,更传递出一个信号:它告诉所有怀抱梦想、需要长期投入的创业者,香港或许不是他们的主场。这份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在无声地追问:当一座金融中心选择成为规则的博物馆,它是否会错过成为未来引擎的机遇?」

房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过了许久,陈德林才缓缓开口,目光仍停留在那份名单上。「其实,在雷军和王小川两位来访后,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擡手轻抚桌上那本烫金封皮的《证券及期货条例》,封面字迹已有些磨损。「2002年参与起草时,我们确信构建了最完善的投资者保护体系。没想到十多年过去,这部当年引以为傲的条例,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成了阻碍创新的壁垒。」

「条例是死的,市场是活的。再完美的规则,也需要执行者用发展的眼光来解读。」方青叶轻声附和。

陈德林微微颔首,指尖在「阿里巴巴」的名字上轻轻一点:「是啊……有时候最大的阻力,不仅仅是规则条文本身,更在于解读规则的人。」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