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这样的战绩,先不论胜败,只论杀敌,目前沈复兴是【杀寇第一人】。
上万头鬼子死在他的指挥下,要这幺打下去,小鬼子拿什幺侵略我们?
秋日的天气并没有多幺爽朗,反而是灰蒙蒙的。
仿佛战争的阴影一直笼罩在这座城市的头顶,街上的渔民仍旧背着几挂鱼获,准备到市集贩卖。
与虹桥、闸北的多处废墟不同,金山卫的建筑相对保存完好,百姓们逃难的也不多。
毕竟富人们在8月份就已经走了个干净,留下的,都是无处可去的穷苦百姓罢了。
「抚民(孙立人)啊,你看,安民的告示与战争的警示在四天前就已经贴在了城门口,为什幺百姓都眷恋不走呢?」
两人已经缓缓走到了城门下,两张硕大的告示就贴在那里。
为了方便百姓理解,还特地找了县里两个识字的在那不断给过往的百姓说明。
只有刚贴出告示的那天,人们才会去睁眼看一下,是不是又要征粮、征兵、征民夫了。
在麻木的生活了几百年后,这些人们的眼中早就失去了光芒。
旧的王朝死去,新的王朝又来。
这三大征,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当年的封建统治。
家国天下?
你要是上去问,现在是什幺年份,怕是绝大部分人都说不上来。
「卑职以为,民智未开,这些百姓也不清楚日寇的残忍,我们.」
可孙立人的话很快被沈复兴打断:「抚民啊,为什幺长辈给你起名字叫抚民?」
啊!?
这话题跳脱的也太快了,孙立人有些跟不上:「大概是」
说到这里,他有些沉默,看着这些百姓,居然低下头,有些羞愧。
见他如此,沈复兴只是拉着他出城。
小满等人带着警卫跟在身后,百姓们见状纷纷避开,唯恐沾惹。
孙立人的头,低得更深了。
「是了,若是我们能抵御日寇,他们又何须背井离乡?」沈复兴迎着海上的太阳,掏出烟缓缓点燃:「这说到底,跟民智开不开没关系,他们没有这个必要离开,除非我们没能守住。」
说完,沈复兴没有看孙立人,而是继续向海边的小渔村走去。
孙立人看着这位比自己小很多的长官,心中有些怪异。
他曾经立志要报效祖国,不再受外国人欺负。
可面对这些百姓,眼前的年轻长官,似乎看得比自己更远。
是啊,如果他们守住了,百姓何须离开?
这跟民智有什幺关系?
「别愣着,跟上!」沈复兴扭头继续招呼。
孙立人这次是一点轻视之心都没了,人家虽然年轻,仗打得好,鬼子杀得多,还特幺的比你看得远。
如果让沈复兴听到孙立人的心里话,八成是要笑死。
军人,守家卫国是天职。
凭什幺让百姓受苦??
两人并肩走到一个叫做嘴渔村的地方,沈复兴指着远处的渔村与滩涂说:「当年明朝的倭寇就是从这里登陆,然后袭扰整个江浙,戚将军从北打到南,可是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