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新鲜的豆沫,百年老店,今天限量200份,先到先得嘞!”

在这家卖豆沫的隔壁,一位大娘乐呵呵地端出一盘炸好的油馍头。

胡辣汤、包谷糁、杂粮饼、糠窝窝,几乎战前有什么,小贩们就还卖什么。

似乎战争与他们并无关系,如果你走出郑县,就会看见密密麻麻的百姓早就在家里吃过了早饭,几十万亩良田开始了冬小麦的耕种。

今日虽是休沐,建设科官员小吏们也跟着在田间忙碌。

这边两个村因为引水的问题差点打起来,他们便要叫上至少一个治安大队要么一个连的正规军过来劝架。

那边地主要收70%-80%的地租,百姓闹事,他们就要叫上税警团的过去【认真查税】。

还有因为家里小子能吃,把冬小麦的种粮都吃光的,他们便要与对方沟通,发放【青苗贷】,只按照10%的利进行收取。

尽管这在沈复兴看来还是很高,可在这九出十三归,70%地租的年代,简直就是王安石再世!

更别说民间最多的短期借款【圩子利】,借10块,3天利息1块.

有些并不缺粮的百姓发现商机,也会来借贷,地方上只好根据对方的田亩数量来规定上限。

就是这样,黄河两岸的乡县便在王博的管理之下,井井有条,安居乐业。

但这样的宁静很快被打破,从内黄出击的戴安澜早上还没醒来就发现营地外一片汪洋,甚至在洪水中看到了百姓的尸体。

“全军撤过卫河,急电总团”戴安澜趟在水里,眼神全是不可置信地看了眼地图:“漳河洪水爆发!”

电报很快传回郑县,正拿着煮鸡蛋就着稀饭的沈复兴只听到外面一阵吵闹。

这里可是他居住的地方,不是作战时住的指挥部。

沈复兴指了指门外:“小满,去看看,怎么回事?”

小满一口将白煮蛋塞进嘴里,起身就往外跑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