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少年时,他受到传统儒家教育熏陶,曾自制孔子神位焚香跪拜,视孔子为精神偶像。

不少人在他留美后转向批判程朱理学时,将此事拿来说道。

此事在新文化运动中尤甚!

胡适之自辩聚焦批判宋明理学,而非孔圣本人。

在民国29年,他发表《说儒》开始重构儒学观,开始重回本土文化,那时他已经年逾40,不再是那个受杜威实验主义影响的年轻人。

如今年过50的胡适之听到读书人该做的事情,回望自己半生,除了革新文学,整理国故,便是那本《哲学史大纲》让他尤为满意。

可生不逢时,外敌入侵,山河破碎。

这种情况下,读书人三个字的含金量便越来越高。

先不去说什么文天祥之类,饶是能为张居正那般续上国祚,他也是想的。

只是这次两国碰面,他胡适之只是拿着那令他蒙耻的【远东恶魔】四处演讲,却是愤恨满腔学问与战略无用武之地。

再想到当年给委员长写信,【抱定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放弃东三省为最高牺牲,为国家争取五十年和平建设时间】。

此事再想来,只是羞愧。

早年间,胡适之求学时的导师杜威乃是与张伯伦一个路数,主张和平、国际法、集体安全。

不能说错,毕竟这在当时的欧洲乃是主流。

否则那挥舞着【厕纸】回到伦敦的张伯也不会得到如同英雄般的待遇!

现在,胡适之奔走于全美各大高校,累计接近400场演讲,让民众看到了一个正在抵抗邪恶侵略的英雄国家形象。

自认为竭尽全力的胡适之,自然想不到自己数年奔波,竟不及武夫数日之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