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后面发展起来,忙到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就没空折腾那些小九九了。

果然,听到罗恩要大包大揽后,几个大舅哥都喜笑颜开。

一口一个妹夫,亲热的不行。

哎呀,苏尔先生是我的亲妹夫,这种爽感简直难以言喻。

罗恩除了为盐场出谋划策,偶尔也好奇的去看看泰米尔邦的农业。

卡维娅家里的土地不全是用来晒盐,只有靠海边的地方才行。

往里面去一点的农田,照样要种庄稼。全是水稻,几乎没其他谷物。

让他吃惊的是泰米尔的水稻竟然能做到一年三熟,更奇怪的是收获和播种都在同一块地,相当有趣。

字面意思,一大块农田这边还在插秧,那边却在收割。

一半绿油油,一半挂满了黄金稻穗。

这是因为泰米尔的气候,随时随地都适合播种。季节什么的,根本不需要做区分。

前脚的水稻刚割走,后脚就有人来耕地、插秧,一天都不耽搁。

东大人插秧喜欢拉根绳子做基准,然后将秧苗插的整整齐齐。

泰米尔不同,这里的人爱插哪儿就插哪儿。

看上去乱糟糟的,估计收成什么的,也不咋地。

收割就和东大差不多了,割好的麦子堆在路边,最后统一搬回去。

要么牛车运,要么农人顶在头顶运回村里。

打谷纯靠手工,通常是抓住稻杆往地上甩打,或者用脚踩。

晒干后,扬谷子也是人力劳作。人们大多用椰子叶编成的方形大蒲扇,充当风力。

一人把稻谷抛向空中,另一人对着落下的稻谷使劲扇风。

吹走碎屑后,再把筛过的稻谷放到石头上,用臼捶打去壳。

可以说整个农业过程,从播种、收获、到打谷、碾米,全是原生态作业。

唯一用到的金属工具,就是收割时的镰刀。

罗恩问他们为什么不机械化作业,几个大舅哥却不以为意。

地都是给隶农种的,他们瞎操什么心,他们只管最后拿抽成就行。

难怪印度这几年的农业没什么发展,地主压根不关心效率。

农民们倒是想用机器,但他们没钱买。

于是事情就进入了死胡同,这么多年下来,印度的农业生产依旧十分原始。

在泰米尔待满一个月后,罗恩才启程前往孟买。

新德里那边确实催的急,但孟买的事也拖不得。

苏尔电器的bb机就快定型了,他得去看看。

还有电信公司的移动基站,也陷入了困境,倏待解决。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