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丹巴德的煤田,就连罗恩自己都有点出乎意料。开采难度极低,人工徒手挖都行。

距离他上次去考察,已经过去了三四个月。现在各种采矿设备都开始陆陆续续的进驻,预计再有两个月就可以大规模出煤。

根本不需要搞太复杂的采矿方案,直接上去挖就行了。

机械化作业的效率是当地人难以想象的,一辆大型矿车就足以抵过数百人的徒手劳动。

等到设备就位,20万吨都是保守估计。想要加大出煤量,再搞点机器就行。

小田快速在心里计算,如果罗恩说的属实,那每年少说可以提供几百万吨煤。

对于私营企业来说,这个数字不少了。

毕竟东大每年向日本出口的煤炭,也才一千万吨左右。

嗯,没错,这个时期的东大其实是能源出口国。

到千禧年以后才会摇身一变,向全世界进口能源。

罗恩每年能提供东大出口煤炭一半的量,规模属实惊人。

至于日本需不需要?这还用怀疑吗?

日本97%的煤炭的都需要进口,每年要消耗一亿多吨的各种煤炭资源。

缺口太大,可以说是来者不拒。

以前这一亿多吨的煤,基本靠澳洲提供。

虽说国际煤炭价格相对稳定,但有两个因素是交易时必须要考虑的。

运费和煤炭品类,澳洲的煤多是动力煤,丹巴德的属于优质炼焦煤。

现在国际动力煤的价格是34美元一吨,炼焦煤52美元一吨。

这是离岸价,也就是买方承担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

如果是到岸价,那动力煤会涨到47美元一吨,炼焦煤变成65美元一吨。

运费影响非常大,几乎是煤炭本身价格的三分之一。

虽说从印度抵达日本的距离不近,但印度航运的价格普遍低于澳洲。

如果有更便宜的选择,且能提供足够优质的煤炭,那日本的企业为什么不选呢?

毫无疑问,印度煤炭的成本更低。

挖出来的煤完全可以先用火车运到加尔各答,接着再从哈尔迪亚港出海,向东直抵日本。

小田觉得这笔买卖能做,日本国内会有很多企业感兴趣。

他虽是在电子公司任职,但家族的关系千丝万缕,几乎各行合业都有触及。

他作为牵线搭桥的人,不提好处费,光是人脉资源就是一笔财富。

“我明天就飞回日本,不过煤田品位,需要实地考察。”

“没问题,不过别忘了重点,手机。”罗恩比划了个手势。

“一个月内,必然会有决定。”

“好。”罗恩满意的点头。

两种生意,他全都要。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