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也要扩张,丹巴德的水泥厂还在建,都是钱。
哦对了,手机信号基站现在也只在孟买在试点。
想想未来的全印度覆盖,罗恩只觉得头皮发麻。
6亿美元,再加上400亿卢比现金流,说不定还不够呢。
他做的全是实体生意,需要有大投资,才会有大回报。
嗯,地产开发也算实体嘛。
可惜现在正逢金融危机,印度银行全面收紧了贷款政策。
罗恩搞得这些港口、酒店,大部分都要自己掏钱。
他也可以等个一年半载,等金融危机的余波过去,再去银行贷款。
只不过太晚了,那已经是千禧年。印度热钱腾飞,各行各业开始加速前进。
真正的寡头,都是在风口出现前就站好了位置。
罗恩的时间很赶,他在苏尔电器开了几个会,又马不停蹄的跑去印度移动公司。
那是一栋南孟买的五层办公楼,被他全部租了下来。
这里最多的就是客服,足足有三百多人。
她们整天坐在寻呼中心,根据来电需求,朝对应寻呼机转发讯息。
得益于苏尔寻呼机的大卖,印度移动现在已经有了五十多万用户,而且每月还在以数万的速度增长。
别看寻呼机价格不贵,但对印度移动来说,却是目前最大的盈利业务。
光每月二三十卢比的月租费,就可以保证公司上千万的营业收入。
前期的硬件投入不谈,几百名职员的薪资和运营成本,可都靠这笔业务支撑。
至于手机用户,实在少的可怜。
全孟买加起来才2万人左右,平均月租费600卢比,月营业额同样是1200万左右。
勉强维持几百个基站的运转,至于600万美元的牌照费,还差的远。
倒是手机用户对印度移动的评价很高,在孟买绝大多数区域,都能连上信号。
不是说它有多流畅,而是对比国营电信公司,印度移动安心、省事。
全靠同行衬托,口碑已经在富人群体中发酵。
罗恩本来想和东大的工程师唠叨几句,可以新德里来电话,他又马不停蹄的出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