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如果你想大批量订货,那还得看供应商的脸色。
也不是没有便宜的芯片,比如nec自己就有,价格比德州仪器便宜了20%左右。
但罗恩不敢用啊,他们本就在挖nec的根,对方反手把芯片一卡,那还玩个屁。
所以当初在设计时,他就和华子关照。芯片一定要选欧美的,不能被nec抓到把柄。
这不,代价就来了,成本太高。
4600卢比的硬件成本,想要不亏本,售价至少在6000卢比。
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进口品牌,它们的定价往往在1.5万卢比以上,净利润率能达到恐怖的30%-40%。
手机已经成为当前利润率最高的电子产品,前提是自主可控。
苏尔的手机要想达到那种程度,那得卖1万-1.2万卢比。
说实话这个价格在进口货面前,没什么竞争力。
不仅贵,技术还落后一大截。
他们卖的是低端功能机,人家卖的是最新技术产品,加了很多功能。
性价比太低,且不能提供额外的情绪价值。
能掏得起上万卢比买手机的人,不介意多加一点,买国外牌子。
“市场部核算后,认为定什么价格合适?”
“8000卢比,否则很难有市场。”
罗恩叹了口气,他现在也尝到了东大同行的痛苦。
想要市场,那就不能保证利润率,只能薄利多销。
他做手机的初衷,就是想尽快扩大移动用户的规模,这样印度移动、金翅鸟、苏尔电器都会搭上顺风车,迅猛发展。
所以手机定价不能太高,否则没人买得起,后面的都是空谈。
8000卢比,对普通人来说依旧太贵。
结果苏尔电器赚的钱也没多少,只有两千卢比。跟vcd差不多,还没部分彩色电视机的利润高。
这就是卡脖子的痛苦,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中。
“先按照这个价格做,不管怎么说要先把我们的手机产品推出来。”
“是,老板。”
竖棋很重要,赚不赚钱,好不好另说,东西得有。
“如果批量生产后,成本压下来,我们就降价。我的理想目标是六千卢比,这个价位才适合现在的白领阶层。”
“老板,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主要成本在芯片上。”阿希什有些为难。
手机如果有明显幅度的降价,那必定是芯片的原因。
但是这个话语权不在他们手上,其他零件本地化后也压不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