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庞大群体内的多数人,从事的是政策制定者口中所谓的“无组织的”或者“非正规”的行业。
即工作没有规律性,工作条件非常残酷,没有任何安全保障以及同上层流动的机会。
他们就是农民,只能不停地游荡在他们长大的农村地区,或者打工的城市、城乡结合部。
人们默认把农民工、童工和合同工一起视为那些从事“非正规”行业人群的最底层。
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超长的劳动时间、社会孤立、超低工资以及严重缺乏基本设施之类。
他们居住在贫民窟里,有时候24小时都需要工作,他们也无权获得政府发放的贫困卡。
他们无处不在:蜷缩在人行道和德里高架桥下搭建的帐篷里,随身带着工具坐在加尔各答的市场等着招工,在离缅滇不远的英帕尔镇聚集在用破布和废报纸点燃的篝火旁,在各地的火车站,试图挤上将牲口运往屠宰场的火车里。
尽管如此,他们却无处可见,因为他们毫无地位。
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背井离乡。
外出务工往往是农村家庭维持生活最低标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改善生活标准的方式。
但是,在贫苦的农民工阶层之下,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对生活已经绝望了,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如行尸走肉般。
所以,他们也是无敌之人。
以前的工厂老板经常在工人罢工的时候,雇用他们充当破坏罢工的无赖。
这一群体有个统称叫“马尔达劳工”,取自西孟加拉一个城镇的名字。
“如果你去问这些人他们来自哪里,他们会告诉你是‘马尔达’。但是马尔达这样一个小小的城镇是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口的。”饭馆的老板说。
这些人其实来自孟加拉国,而马尔达镇则紧靠孟加拉国的边境线。
他们是牧民,非法偷渡到印度。因为没有任何权利,所以他们往往愿意为了一点点钱而工作。
也就是没有底线,哪怕背叛自己的阶层也在所不惜。
“所以你想让这些马尔达劳工出马?”罗恩问。
“是,也不是。”
“怎么说?”
“马尔达劳工确实是很好的合作对象,但我还想多找一些帮手。”
德瓦拉姆本来想说马尔达劳工会搞定一切,因为他们什么手段都用。
但考虑到罗恩的名声,他又放弃了这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