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要不是董仲舒聪明,运气好,这三年,坟头草都几尺高了。

当然,开阔的庭院也有好处,太阳一出来满院子都是阳光,这时通道两边都摆满了一丈长、五尺宽的竹板,一共有十几块,竹板上都摆满了书、简。

董仲舒穿着一身宽大的素白苎麻布短衣长裤,坐在大厅石阶下的交椅上,让早晨洒洒落落的阳光照着自己,也看着早晨洒洒落落的阳光照着满院子竹板上的书、简。

按阴阳的说法,过了七月十五中元节,天地间的阳气便渐渐消退,阴气便渐渐萌生,肃杀之秋就要来临了,读书人一年几次晒书,三元节中的中元往往是最后一次。

过去的时间里,每年每次的晒书,董仲舒都不让下人帮忙,自己徜徉在竹板之间,一本一本地翻晒着。

但今年心力衰竭,董仲舒真觉得老了,不能自己晒书了,坐在那里看着两个书吏在竹板间晒书。

距离丞相府来书已有两月了,董仲舒对公孙丞相释放的善意嗤之以鼻,他能来这九死一生的地,丞相居功甚伟,但对笺中「完事回朝」的许诺却不能无视。

为了这个,董仲舒快将公孙春秋翻烂了,才从公羊家中找出皇后是「适夫人」、皇太子是「适公子」的证据。

公羊家、谷梁家,都有所谓「诸侯不再娶」的大礼制,都认为废皇后陈阿娇是「夫人」,而皇后卫子夫、其他嫔妃是「贱人」,诸皇子都是「贱人之子」,不过,谷梁家「无嫡立长」,给了皇太子正统法理,才让皇后、皇太子认为《谷梁传》的经义优长。

皇天不负苦心人,董仲舒从春秋中找出了别的解释,鲁隐公想要让位于桓公,本来有悖于春秋大义,盖「《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依照诸侯不再娶的古礼,鲁惠公既然已先有「适夫人」(元妃)孟子,那幺隐公母声子与桓公母仲子均不得为夫人,隐、桓二公便俱非适子,故宜从长幼之序,确定继嗣,隐公长而桓公幼,因而鲁惠公欲传位于桓公,本非正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