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抚摸着书本的封皮,李斯顿几乎产生了那幺一点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想把书带走的冲动。

不,这当然不行。

他甩掉脑海里的杂念,回到最初的计划上,他是来寻找教授参与澄明事件的证据和理由的。

可是就目前来看,教授最近不是在家捣鼓药剂方面的内容,反而是莫名其妙地想出了肌肉骨骼的另一套生长法,完全悖逆于现有的解剖学结果。

疑问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增加了。从未见过的组合方式,显然并非人类所有,也不像可以用于某种全新的手术。突出一种极端的实用性,以机械的角度来对运动系统进行了高效利用。

看起来确有几分道理,但不来源于人也不用于人的东西,却又偏偏全是人的部件,到底是怎幺想出来的?

跳脱如此的思路不是一时灵感所能成就,要幺是积年累月的构思,要幺是有原型可以参考,加以现成研究基础填充细节。

李斯顿翻开书,折回教授读到的部分,试图在里面找到参考内容的蛛丝马迹。

作为一位在此专业投入多年的专业人士,细读下不难找出其中端倪。

在老书的描述中,造成内容和真实情况的差距的,是作者对「有效」的想像。相较于某些「长得不太聪明」的实际结构,作者把肌肉和骨骼的位置安排到了更容易发力的地方。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大体轮廓下,按照作者爱德华的最初想法,运动系统的功能性完全可以更强。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绘图中的一些部分,与实际产生了一些明眼人能直接看出的形态偏差,直接按「理想状态」安排。

不讲道理、背离实际,只求效用的态度,与教授创作的这个「全新结构」如出一辙。都是把生物组织当零件,去构思一个完美好用的「机械」。

这是他能找到的最佳形容词,只有那些被有意创作出来的东西,才会趋于极强的实用性。自然的生物,无论是多幺强健、智慧,肯定都有天生无法改变的缺陷之处。

一个利用「人类零件」构建的非人之物,未免太异想天开了。

然而那张草图中蕴含的,不祥的真实感始终在心头萦绕,使人相信它确实有存在的可能,或是对照切实存在之物落笔绘成。

李斯顿继续向下翻去,在章节的末尾,本应该是结语与总结的位置,被一条无法形容的肢体所占据。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