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因为要满足这一条,你必须先要证明自己有「实际生产能力」,这个实际生产能力,可不是说说而已。

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投钱建厂,要达到年产十万台以上的产能,就算是表面上应付,也最低要达到五万台以上的实际产能。

诸如「国金集团」之流,以空壳公司申请造车资质的,随便造几台车想申领下来的。

想法很美好,只要申请下来,借生产资质融资上市,最不济也有几十亿。

最差的情况,也是将生产资质打包出手,大把的新势力造车厂愿意花十几亿接盘。

然而对于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地方政府自然不愿意倾斜资源,那是白白浪费。

至于后面国金汽车为什幺申领下来了?

恐怕原因也很简单,经历过债务暴雷和资产重组后,城投公司总算下场,再加上多方资本整合,这堆烂帐有人接盘了。

把原本的套壳工厂,正儿八经的重建,真正当个大项目办。

在此基础上加投了十几、二十亿,按照工业4.0的基础进行建厂生产,后加上地方政府发力,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流程走,总算是把这份独立造车资质给申领下来了。

当然。

在这其中陕汽通家的挂牌资质也起到了决定作用,如果没有这份挂牌资质,国金重组后建厂生产的车子都卖不出去。

最重要的是借着这张资质,生产出的乘用车正式上市,取得了一定的亮眼成绩,证明有被下注的潜力。

等于说是先借了一副弓,再走「先射箭再画靶」这一套。

申请资质的时间自然是快,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几乎堪称是造车界最快的申领记录。

但按照国金集团最初收购陕汽通家股份的时间算,申领「独立造车资质」这条路,实际走下来却是花了几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国金集团现在根本申领不下来独立造车资质,但他们现在旗下的空壳工厂加上一条客车改装产线,却是挂靠着陕汽通家分公司的名义,来提供造车资质售卖……」

许易沉吟道,这个现状,比他预想的肯定要差一点。

但仔细一想,却很符合实际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