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11章 远程控车功能,第一代智能车机

「许总,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咱们必须猛攻,在最短时间狠狠拿下!!」

下一秒。

王垒浑身一震!!

接着忍不住用力握住许易的手,心悦诚服的说道。

一士为知己者死。

一句「研发兜底」,再加上「全力猛攻」。

愣是搞得在场的众多大老爷们,望着许易的眼神备受打动,泪光汪汪!

内心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

情难自已啊!!

实际上。

在进口并未限制的条件下,搞国产自研这条路,本就是吃力不讨好。

更别说还是功率半导体这样的底层器件自研。

市场需求未爆发一一只是浅层原因。

深层原因,还是投资圈和科技圈都不看好。

这年头,网际网路经济、共享经济、自媒体经济大热,随便投都是轻资产、快回报。

一一聪明人太多了。

能挣到轻松的快钱,实业受到的关注就更少了。

而搞SiC器件的研发需要昂贵的设备,晶圆又依赖进口,利润空间被压缩到20%,属于是重资产、慢回报,风险率还不低。

更为关键是。

对于大公司,大项目采购来说,科技圈往往也不看好国产元器件。

一句话。

有预算的情况下无脑进口英飞凌。

人家进口器件的「权威」和「品质」,是难以撼动的。

在这种情况下,但凡国产出现一点问题,寿命也好、耐久和高压负载情况也好,都得被骂背锅。

何况。

在自研的产品起步之初,工艺本来就没有国外成熟,接不到什幺大单子。

一来二去,就是负面循环了。

在许易印象里,国产sic大规模崛起。

还是在经历19年的大制裁事件之后。

不光是各种晶片买不到,半导体更是疯狂暴涨、动不动产能断供。

逼得国产一堆新能源车企与科技企业机构转向国内战略投资,下重金投资泰科天润和天岳先进这样有自研自产sic碳化硅的供应链厂商,才实现了自产超车。

「不过就现在而言,倒没那幺严峻了。」

许易心里略一合计。

因为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市面上的新能源车与超充桩群,将会以极快的速度叠代,到时候120kw功率,都只属于基础快充范畴。

到时国产sic便能大放异彩,而且随着量产规模的增大,还有很大的技术降本空间。

许易和高管团队在京都待了两天的时间。

双方经过多轮沟通,定下了后续投产规划和发展战略。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