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这类发动机还有一个优势。
那就是自带「品牌背书」。
当前的BBA德系豪华车,在国内市场的统治力不用多说了。
属于信仰级别的存在!!
到时候星辰的第二台车,如果真的合作成功了。
直接对外宣称,说采取的是宝马同款发动机作为增程器,那不光在业内的认可度高,也能让极大一部分燃油车的消费者高看一眼啊。
乍一听,好家伙——「宝马的发动机都拿来发电」?
再加上星辰汽车打造的新能源车三电技术是行业第一梯队的印象,这属于强强联合了!
不过。
想法是美好的。
实际华晨这边今年的产能利用率都达到80%了,合资燃油车才是核心利润来源。
不光价格压不下来,还很难抽出多少资源,配合星辰汽车去搞什幺「增程定制化」。
再加上合资协议这边,对于发动机技术也是有技术独占和供货独占的条款。
如果真要采购,还得和宝马总公司去谈,多交一笔授权费。
最终预估下来的成本,很难让人理智!!
……
在看回国内自主厂商的态度,就好很多了。
东安动力近几年的核心业务就是以小排量发动机为主,但由于排放法规升级,近两年处于「国五转国六」的周期,加上碳积分新规落地,传统发动机厂商业务愈发不好混了。
本来就处于寻求业务转型的周期,发动机技术虽然处于一般水平,但人家也愿意降价和配合研发啊!
要知道增程器这东西,可不是光把发动机拿来用就完了。
拿东安的发动机来说,热效率才到37%,比宝马的1.5t发动机热效率要低两个点。
而星辰汽车的目标,是把采购发动机的热效率,至少提高到39%以上。
因为增程器「只在高效转速区间发电」的特性,所以可以采用更高的压缩比,优化内部结构,转速策略、以及缸体结构,平衡轴这些。
包括采用全铝机身降重、重新设计热管理……
相当于是把发动机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进行重做了。
而热效率每提升1%,发电油耗就能降低约0.2L/100km。
算是增程车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准。
这些深层的东西,才是增程器真正的难点。
不花要花大量时间研发和死磕,同样也要让供应商深度配合,少了哪一项都不行。
「那就选东安吧。」
许易没犹豫,结果都摆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