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也来看这台车?」
「凑巧看看。」
「我看不是凑巧吧,老实讲这台车你们研究了多少?」
「好吧,星辰$7这台车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电池方面。」
「哈哈,能听到你们比哑迪能说这种话,还真不容易。」
老者不由发出爽朗的笑声。
若是有不熟悉的人,看到这一幕,肯定很震惊。
毕竟比哑迪作为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以及电池巨头,王川福居然乖乖待在旁边陪笑。
不过,旁边这位却是近十年来主导国内新能源产业的真正大佬,国家科技部万老总。
谈起其背景,也是一段传奇。
「是我们慢了,也没想到行业发展这幺快,如果早点聚焦精力,或许就不会这样了。」王川福不由叹气。
他们研发院很大精力,都放在了新一代的dm技术,以及内部新立项的dmi,电池技术其实是按部就班的来。
怎幺看混动市场都比目前的纯电市场大。
而比哑迪的习惯,向来是先把能吃到的利润拿好。
偏偏没想到中途出现了星辰汽车和极星电池,上市后反响这幺好。
整个纯电赛道都被其拓宽了许多。
万老总笑道:「新能源车毕竟是规模化产业,要把盘子做大,前期不止需要几家,而是需要很多企业的托举,这对国内也是件好事。」
一家两家车企卖新能源车,盘子是做不大的,而民众也不认为新能源车是主流。
当市面上有十几家,二三十家品牌都在一起卖新能源车,同时把电池技术和工业水平都提起来,那消费者的观念才会逐渐转变过来。
就拿充电桩的建设来说,光靠国网的力量,显然单薄。
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和第三方公司加入进来,消费者掏钱买新能源车,车企和第三方公司投入建充电桩(换电站),那大循环就拉起来了。
说到这里。
万老总又笑道:「特斯拉马上也来了,王总—你们比哑迪做好准备了吗?」
这两年来,新能源行业的变化很快,除了补贴逐渐退坡之外,今年特斯拉在国内建厂的消息也有了确切消息,万老总作为主导者,自然是亲自为这件事定了性。
11年曾发生过两件国际大事。
一是巴菲特投资比哑迪引起国际资本圈关注,带动比哑迪股价暴涨。
二是特斯拉老总马斯克应对国外主持人采访,被问及「特斯拉是否将比哑迪视为竞争对手」,而后马斯克发出了嘲讽的狂笑声。
这件事还经常被国内的网友拿出来dis,给比哑迪的名声带来了些许影响。
所以说。
两家车企虽然素昧蒙面,却早有「渊源」。
时至今日的比哑迪在新能源车上的造诣,早已今非昔比。
王川福面色自然,很平静的答道:「将来比哑迪会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企业!」
这句话很自信。
甚至说的不是新能源车,而是整个新能源行业。
比哑迪的所有规模和目标,都是在朝着这个路线前进。
「了不起。」
万老总点点头。
以比哑迪的发展路线,是有资格说这种话的。
国内要是真能多一家现象级的新能源巨头。
不止是对造车工业的推进,对整个新能源工业也是件大好事。
工业崛起带动的产业基础,经济基础—华夏才能真正的能源崛起。
「就是不知道星辰汽车的老总怎幺想—诶,正主来了!」
万老总这次过来,除了看车之外,其实也是趁机想见见星辰汽车的创始人。
刚好。
当两人说完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