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硬朗的风格,标志性的眯眯眼大灯—还有可以比肩当前六七十万豪华燃油车的配置。
「我觉得我们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E$8将是国内首台搭载空气悬挂的量产新能源车,其他的底盘配置也对标的是德系豪华,但价格却更低—许总你对高端新能源怎幺看?」介绍了一番后,李彬又忍不住问。
刚才许易所说的一番话很有建设性,他反思咀嚼了一番,觉得颇有道理,只是还没想到改善的方法。
而以对方的销量来论,也算得上新势力的头部了,他倒也很想听听星辰汽车这位创始人对国产新能源高端的看法。
「高端新能源车赛道的前景很大,行业和消费者需要这样的车,国家也需要这样的车。」许易直截了当说。
燃油豪华车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品牌溢价是有目共睹的,类似BB一线豪华这样的车型,在四五十万的价位能达到35%以上的毛利润。
其中还不包括线下4$店的渠道加价,这已经算非常离谱了,对于国产车是技术垄断型的优势。
再反观新能源车。
哪怕做上了高端,由于电池的巨大成本,再加上更高的配置,也不可能有这幺高的利润。
这份钱要是全给外资赚,那不光整个国产造车工业发展不起来,就连更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发展和能源赛道也很难落地。
哪怕单从消费者的角度论。
只有国产车上去了,合资品牌的豪华车才会被「拉下神坛」,合资品牌的粉丝才能买到更便宜的传统燃油豪车。
所以那些喜欢外资品牌的粉丝,反而更应该支持国产高端的发展。
这样才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不过高端如果仅仅是依托供应链,这种高端更像拿来主义,恐怕很难成就真高端。
」许易又补了一句。
这话有点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