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板块也是如此,马元瑶接手星海流影工作室,也就是星辰华夏综艺制作部门之后,星辰的节目板块也在快速发展。
在母公司充沛的资金支持下,星辰日本和星辰华夏的综艺部门可以说是互不相让。
星辰日本甚至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提出过一档想要让,新恒结衣,石原里美,乃木坂46这三个星辰代言人作为常驻嘉宾,合在一起做一档常规游戏节目的提案。
都不说这个提案的可行性,也不提预算,和档期到底要怎么协调。
就这个方案能被提出来,还写了可行性报告,最终递到楚晨面前,你就知道,星辰日本的综艺部门为了不被马元瑶比下去有多拼
这工作室一多,想法就多,而且大家都有新想法,你要让楚晨一个人再去全部兼顾,去评测各个企划的可行性,显然超出了楚晨的管理极限。
除此之外,除了运营组内部的工作需要协调之外,运营部门和游戏制作部门,和周边部门也需要协调。
过去的星辰,楚晨就是绝对的核心,是大脑,是中枢。
所有的信息都汇集到他这里,再由他做出决策,分发给各个部门执行。
这种模式在公司早期效率极高,保证了绝对的执行力。
楚晨也用工作室汇报制度,一度通过高强度工作,加上宋月莹的分担,维持住了这个体系。
可随着星辰不断扩大,所有的信息如果还像过去一样涌向楚晨,那他就算一天有四十八小时也不够用。
更致命的是,随着星辰越来越大,各个部门之间也开始出现信息壁垒和资源内耗。
比如日本动画部想做一个游戏角色的宣传pv,可能华夏这边的游戏工作室已经有了现成的3d模型,但因为沟通不畅,日本那边不知道,就得重新建模,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