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阿博特,昏睡前的事情我都记得,快告诉我后来发生了什么?”特斯拉追问阿博特。

特斯拉昏睡之后的几十年里,金星科技飞速发展,从他开创的电气时代进入了资讯时代。

阿博特领导的超光波理论研究组通过观测太阳活动,找到了轩辕十四、木星等天体的遮挡关係对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的周期性影响,从而间接验证了超光波理论。

60年前,金星联盟航天局发射两艘太空拖船拉起一条18万公里长的“绳子”,接收到了超光波入射的能量,从而找到了超光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18万公里长的人造结构可以被超光波完整波长入射,成为取之不尽的能量源,也就是所说的超光波电站。

阿博特和项目组专家担心超光波电站可能的副作用,所以没有直接在金星上建电站,而是在遥远的土星系,在土星和它的最大卫星塞德娜之间连接一个18万公里长的结构,建成了金星人类歷史上第一座超光波电站。

土星电站为金星人的太空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经过几年的观察,未发现超光波电站有什么副作用。

塞德娜卫星是太阳系最大的卫星,表面覆盖著厚实的冰壳,可能是在电站这个超级热源的影响下,只监测到少量的固体冰变成水蒸汽的升华现象。

曾经质疑超光波理论的金星科学家们在铁证面前,转而支持超光波电站的建设,以填补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与捉襟见肘的电力供应之间的缺口。

阿博特等人在尼古拉·特斯拉论文中建议的位於金星赤道的塔岛上,把原来用於运输的9万公里高的太空电梯延长至18万公里,建成了第一座金星超光波电站。

不依赖於太阳的超光波能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於是,沿著金星赤道,2號、3號电站相继建成。金星的算力有了充足的能源保障,人工智慧模型呈几何级数地扩展。

可惜,好景不长,超光波电站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了。由於热电转化率无法达到理论设计的百分之百,剩余的热能透过塔岛的岩石在金星內部堆积。

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金星板块活动加剧,地貌发生剧烈变化,多处火山喷发,8级以上地震接连不断。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塔岛区域在板块激烈碰撞作用下,急剧隆起,海拔从50米上升到现在的3000多米,陆地裸露,出现海退现象。

升出海平面的岩石在太阳光照作用下,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堆积在金星大气层中產生了强烈的温室效应。

火山爆发频繁,又导致了大气中的硫化物比例急剧升高。在金星的很多地区,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竟然需要戴上防毒面具。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