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布劳恩教授凝神思考著麦可的计划,以他惯有的严谨態度说道:

“上次你在e先生面前说土星有超光波电站的天然支架,我当时就想到你指的是土星环。你的方案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从土星环中取水產生的风险还要认真计算和评估。”

布劳恩教授看著眼前这位充满智慧又异想天开的探险家心想,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教授深入研究尼古拉·特斯拉的引力理论之后,除了月球质量瘤实验以外,他还设计了另一个巧妙的实验,他选择的实验地点正是土星环。

土星环分为多个环,从內侧的距土星几千公里到外侧的几十万公里,由微米到米级的冰粒组成,其厚度平均只有十米。

现有的主流理论是按照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和预估土星环不同圈层的运动周期和速率的。

按照上述计算,土星环这个薄薄的“大盘子”不是按照一个整体环绕土星的,內侧的环受到的土星引力大,转速更快,而外侧的环受到的引力小,转速慢。

令人匪夷所思的尼古拉·特斯拉的引力理论认为不是这样的!

他认为,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取决於它排开能量的强度,在理想引力场中,通常將引力事件抽象为一个中心质点吸引另一个环绕物体,比如土星及其卫星。

上述抽象中隱含著一个假定,环绕物体排开的能量强度全部来自於中心能量源的辐射,在这种情况下,尼古拉·特斯拉的能量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

但是,如果辐射源不只是一个中心点光源,除了点光源之外,还有一个亮亮的“盘子”,使得环绕物体既能接收到中心点光源的辐射,其强度隨距离的平方递减,又能接收到临近环境物体的辐射,使得物体排开能量的强度是两项之和。

点光源之外的环境能量强度在万有引力理论框架中毫无影响,而特斯拉的引力理论却会使物体受到的引力变大。

上世纪70年代,同样是“亮盘子”的螺旋星系(银河系)被观测到一个“怪现象”,银河系靠近星盘边缘的恆星的环绕速度违反了万有引力定律,並不是离中心更近的恆星转速更快,而是它们的速度几乎相同。

比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速度更快,那就必定对应著更多未发现的质量,如果不修改万有引力定律,那就必须假设存在暗物质,为了补足理论与观测的速度差,假设的暗物质还必须是可见物质5-10倍之多。这就是暗物质假说的来歷。

回到土星环问题上,1980年之前,土星环各圈的转动周期是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来预估的,也就是內圈快,外圈慢。

因为土星环是细碎的冰块,在望远镜中很难分辨彼此,所以天文学家至今並不知道每一圈环的转动周期。

流浪者二號探测器观测到土星的b环上有大量的成片的结构,呈放射状,叫做“轮辐”。这个名字很形象,通俗地说,轮辐就是自行车軲轆的车条。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