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的运动轨跡会像细胞分裂一样,而虚擬的蚂蚁似乎有了生命,所以人们把这类实验称为细胞自动机。
尼古拉·特斯拉推动的脑机融合项目向人们展示了硅基生存的可能性,不只是细胞,而是金星人类大脑中的意识。
金星人类的计算机底层架构使用的是先进的混合进位制,存储容量大,计算效率高。
惊人的是金星最高物理学奖获得者,更是提出打破標准化工业生產硬体的铁律,模糊硬体和软体的边界,让硬体自己“生长”出来,具有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这一壮举动摇甚至顛覆了数理决定论的统治地位,使得计算机在场景模擬中自我学习,更符合人脑的思维模式。
隨著人脑科学的不断进步,脑机融合在金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如果愿意,或者说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金星人有能力將大脑中的意识上传到计算机云端,实现硅基生存。
之所以说如果愿意,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大脑中的意识全部上传到云端的人將会失去生命体徵,说得直白些,就是上传全部意识的人將会生理死亡。
如果玛利亚带领团队能够复製人体,金星人意识上传后存储在云端,各自的克隆体发育成熟后,原有的意识將会被对应下传到身体中,也就是所谓的“復活”。
这一过程若能完美实现,当然是上上策。金星复製人復活的地点就是地球。
阿博特所说的没有办法的办法指的是克隆计划失败,保存在云端的意识无处下传,金星人类的意识將会被困在硅基晶片之中,像虚擬的蚂蚁一样,无休止地硅基生存。当然还需要天量的电力供应作为保障。
玛利亚听完介绍,摇著头嘆了一口气,说道:“我还以为有什么新鲜的方式呢。与活蹦乱跳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相比,谁愿意被禁錮在硅基晶片里,变成一串串数字代码呢?”
玛利亚说著,突然又想到了一个方法,问道:“仿生机器人不是取得了很大进展吗?要是复製人体失败了,能不能把意识下传到机器人身体中?他们有视觉、有触觉,也可以自由地活动啊。”
玛利亚的方案,特斯拉和阿博特早考虑过,问题在於生產出几十亿个机器人是庞大的工程,时间和成本上都不支持。更要命的是智慧机器人比普通人耗电量高出上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