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於是,一个猜想在达芙妮头脑中產生,火星是否发生过爆裂呢?也就是在反覆的热胀冷缩作用下,大面积的火星地壳碎裂,並在內部能量的推动下,从火星表面脱落。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火星及其周围特殊的天文现象就很好解释了。

比如,火星的直径和体积远小於金星和地球,它的轨道离心率达到0.09,也远远大於地球和金星,作为太阳系从內到外的第四颗行星,它的体积不应该这么小,轨道也不应该这么扁。

比如,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存在50多万颗小行星,组成了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岩石和冰块是从哪里来的?

捕获说理论依据不足,已被主流科学家放弃。替代理论是,小行星带是一颗行星爆炸后的残片。

但不合理的是,小行星带的总质量仅有地球的百分之一,火星的百分之九左右,那么假定的那颗爆炸过的行星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法称之为行星。

如果小行星带是火星地壳的一部分,总质量不足一颗行星就顺理成章了。

火星表面的地貌也为爆裂说提供了证据。多个火星探测器发回的高清图像显示,火星表面大面积的区域有液態水流过的痕跡。

进一步研究发现,液態水的面积超过火星北半球的三分之一。这么多的水去哪了?

一说是它们渗入了火星內部,另一说是蒸发到太空中了。

火星距离太阳遥远,处於太阳系雪线之外,表面平均温度约零下55度。液態水在火星上最有可能的存在形式是表面结冰,冰面下是水。

处於雪线之外的所有表面覆盖冰的卫星和小行星,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颗星体表面的水冰发生全部蒸发或者升华的事件。为什么独独火星表面的水消失了?

说道这里,达芙妮找到一篇2024年发表的论文,指著论文中的陨石坑示意图说道:“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携带的hirise相机拍摄的高清图显示,火星密布撞击坑,撞击时间间隔约300万年。”

“其中最近的撞击约发生在约234万年前,在火星北半球的北纬17度的科林托陨石坑。那里正是曾被大量的水覆盖的地区。,

“令人费解的是这次撞击事件產生了二次撞击,形成了沿中心向南扩展竟然宽达2000公里的扇面。”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二次撞击產生的直径大於10米的孔洞总数量达到惊人的20亿个!”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