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1970年,巴拉特的爷爷在克什米尔地区远古地层下面发现了一块骨骼完整的动物化石。那是一只约为6000多万年前的动物,它四肢短小,身体顾长,嘴部尖,尾巴长,它是一只哺乳动物。

爷爷说不清它长得像什么,就把它命名为印度古代的猪(lndohyus)。爷爷查找资料,比对样本,他认为这种动物是现代大型哺乳动物的祖先。

爷爷在古生物研究领域人微言轻,他的观点並没有得到重视。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同种动物化石相继出土,生物学家们发现这种动物更像是小鹿。

转机发生在2006年,那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奶奶瓦尼塔按照爷爷的意愿把化石和研究笔记转交给来自亮国的一位古生物学家。

像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一般,这位生物学家的助手不小心摔坏了化石的头骨,却意外发现小鹿化石的听觉鼓泡附著在外鼓骨上,而这种耳骨结构只出现在鯨鱼、海豚以及所有的过渡型物种的头骨之中。

古代地层勘探表明,从约6500万年前开始,印度古大陆和亚欧板块之间的新特提斯洋出现海退现象,逐渐消失,隆起的陆地就包括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

新特提斯洋消失的过程是缓慢的,並且东边快,西边慢,直到今天,新特提斯洋的西部依然是海洋,就是红海和地中海。

有理由认为,印度陆地和红海之间的巴基斯坦所在区域的新特提斯洋消失的时间距今更近。

作为陆地生物的古代小鹿若是进化成海洋中的哺乳类的鯨鱼或者海豚,那么巴基斯坦地区应该能够找到进化过程中的过渡动物。

这种过渡动物还真就找到了。它叫做巴基鯨,是一种两棲生存的哺乳动物,体型略大於小鹿,

鼻子变得像鱷鱼一样细长,四肢进一步缩短了,游泳能力变得更强了。

曼迪在昏昏欲睡中昏昏欲睡,直到巴拉特对比著展示古印度小鹿、巴基鯨和座头鯨骨骼的时候,才让曼迪无比震惊。

三副骨骼的结构是同源的,极为相似,具有明显的一脉相承的进化特徵。经过几千万年的演变,古代印度的金鹿竟然进化成了体型硕大的座头鯨!

现代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海洋里的座头鯨是6000万年前陆地上的小型哺乳动物(猪或者叫小鹿)演化而来的!

巴拉特的奶奶瓦尼塔慈爱地看著巴拉特,手中捧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园丁集》,翻开的一页,正是第69首诗:《金鹿》。

曼迪的梦里,在辽阔的海面上,一群座头鯨此起彼伏地从海水中高高跃起,它们欢快地嬉戏追逐,鸣叫的音频很高,就像是在歌唱:

“可是,无家可归的风吹来咒语,

轻触我的身体,令我不知道今夕是何年,此身在何处?

放空身心,所有属於我的都不顾,

我穿越山谷,只为追寻那只金色的小鹿。”

曼迪不知道自己是醒了,还是在另一层梦里,她眼前出现了留著白鬍子的慈祥老人,那是泰戈尔吧?她无法表达此时的心境,不知道该问些什么,也不知道想听到怎样的回答。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