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球上的哺乳动物品种和数量都远远不够,只有少量的鼠类动物,氧气浓度又太低,把金星人类基因组织“播撒”在维多利亚地区,有机物很快就会被分解,完全达不到目的。
除非在一千万年以后,地球的氧气浓度足够高,动植物丰富性足够大的时候“播种”才有可能成功。
一千万年!一时没有想出如何处理基因组织的办法,特斯拉又退回来专注於金星人类意识代码的保存问题。
特斯拉意识到,未来一千万年,甚至几千万年之后,读取这块硬碟的將是地球人,而不是金星人,那么刻写这些数据,就需要使用简单而又共通的法则和规制,以便地球新兴人类能够读懂。
相隔几千万年,未来的地球新兴人类会採用怎样的计数法,又会使用什么进位制呢?数据刻写在作为硬碟的小行星上,只有地球人类发明出电子计算机以后,才能读取。
未来人类很可能將有两套不同的计数和进位制逻辑,一套用於人脑,一套用於电脑。用於人脑的进位制比较明確,肯定是十进位。
一定会採用十进位的原因很容易理解,浅显而又直观的理由是,人有两只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著手指头数数,二五得十,所以使用十进位。
其实,根本的原因在於,十进位是最適合人脑运算或者叫心算的进位制。
即便是一个小学生,问他10^25等於多少,他会立即告诉你,得数是1后面加25个零。
如果你是大学生,甚至是博土生,你能用心算告诉我2~25、3~25和7^25分別等於多少吗?
但是电脑就不同了,它计算10^25和2^25需要的计算次数和时间几乎相同,相同的指数冪,对计算机来说,不存在哪一种进位制计算速度更快的问题。
进位制多取正整数,而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被分解为素数冪的连乘积,比如整数360=2^3*3^2*5^1。显然,最小的有效进位制是2。
金星人类的计算机最初使用的就是二进位。隨著对计算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晶片中集成电路的密度也越来越大,直到间距仅为几个纳米之后,金星人才发现已经到达了原子尺度,技术上遇到了瓶颈。
单个的晶片不能更密,那怎么办呢?金星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多个晶片堆叠起来的堆叠法,或是改进封装技术,在同等的体积尺寸下,塞入更多的晶片等等。
终於有一天,金星人撞上了物理极限的“南墙”,无论採取什么办法,再也无法提高计算速度了,他们想到了同等条件下计算速度更快、耗能更低的三进位以及更高阶的进位制。
特斯拉的计算设备使用计算效率更高、能耗更低、以三进位为基础的复合进位制算法用於计算,並根据需要以更高阶的进位制,比如72、360等进位制用於存储。
怎样引导未来的地球人使用与特斯拉自己相一致的某种进位制呢,首先是找到必定能共通的计数单位和重复不变的周期。
地球人一定能看到天上的星星,也一定能观察到周而復始的行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
记录时间、编制立法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生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