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如果“向内求”,根源不在制度, 在自身的世界观。

表面看, 有些人不信佛或没有信仰是因为怕自由被限制, 再往深处探究,是不相信有因果,觉得任性而为不会有“恶报”, 持戒行善不会有“善报”。

法师在讲法时开玩笑说,每个人在被打昏失忆后都是智者, 因为他们一醒来就会接连问出人生三大命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如果是大夫, 三个问题的答案:你是胎儿;你在子宫里;因为避孕失败。

而法师的答案是:你是凡夫;你在轮回;因为业力。

如果不相信轮回的存在并决心出离,抄经只是练字, 打坐只是静静,吃素只是减肥。

如果轮回因果不存在,宗翎法师说自己绝对率先退出佛教,坚决选择“做混蛋, 爱生活”。

法师说佛教是宗教中最复杂的。经论浩如烟海不说,而且理论高深莫测。乍一接触, 有种铺天盖地、无处下手的感觉, 佛经都读不完,读完了也搞不明白, 搞明白了也不知道怎么实修,实修了也没人能指导, 不知道对错。

更心累的是,佛教理论的思辨性非常强,基本上每个观点都会自行提供两种以上的视角,说法可能有一二三四五, 而且相互还不矛盾。

这其实不难理解。比如你做了一个吃苹果的梦,在梦中觉得苹果是真的, 醒来又觉得苹果根本不存在, 所以苹果“有”也对, 没有是“空”也行, 就看从哪个角度了。

再比如, 什么是推动世界运行的根本力量?佛教认为是一个叫“业力”的东东。而业力在运行的时候遵从因果的法则。

简单地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碰到啥稀奇古怪的现象,一句“业力使然”,咣当就把你的嘴堵上了。

业力是一种自然规律,与某些宗教不同,佛陀不是造物主,也不认为自己是“万能”的,所以世间的苦难赖不到佛的头上。

佛教认为,宇宙中有无数的世界,但凡夫的世界大体可以划分为“六道”。一般众生死了, 会根据业力投生到其中的某一道,只要还没修行到一定程度得到解脱, 都会在“六道”之中来回转悠,即所谓“轮回”。

宗翎法师发现佛教认为大多数普通人由于“隔阴之迷”, 是无法记起前世的, 但还是有个别人由于特殊的业力能够记起前世。就好像大多数人无法记起三岁之前的事情,但还是有个别人能够记起。

他研究了大量案例,结论是轮回存在的几率远大于不存在。也就是说,佛教“轮回说”中的一部分内容有较大的几率可以被证真,而另外的部分并不能被证伪。

佛教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就是“缘起性空”。

简单说就是:世间上没有能够不依附于其他条件独立存在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因此,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从物质到精神,从空间到时间,都是如此。

世俗观点认为:物质真实存在,时空都是实有的。物质独立存在,与人的认知无关。

而佛教与这两大世俗观点的立场完全不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