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送礼物,拉队伍
初四送走欢欢喜喜的铁匠们几家人,钱进去空空荡荡的培训学校开始试用金屋。
空间大了一切方便。
大米白面都是一吨一吨的往外买。
买出来用涂抹笔把生产信息给涂掉,轻轻松松收获一大堆粮食。
另外根据约定,钱进这次还给准备了高压锅、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等各类物资。
他找人借了两辆卡车,又安排了一队二十人的突击队来搞搬运,才把物资全给送上车。
接下来就是奔赴西平生产大队。
天气干燥无雪,但很冷。
凛冽的西北风刀子般刮过西坪山区连绵起伏的黄土塬,卷起干燥的浮尘,竟然有几分春天的味道了。
倒不是春暖开那种味道,是春天干燥风吹沙尘飞的那种味道。
今天没雪可阴沉沉的,天空是灰蒙蒙的铅色,不见一丝阳光。
寒风吹过,光秃秃的老槐树在寒风中瑟缩着枝桠。
因为还要搬货,所以他们出发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等到卡车开进山坳里已经接近中午。
西坪生产大队就在近前。
土坯和山石垒成的院墙、干茅草铺就的屋顶,一座座房屋低矮地趴在山坡上,家家户户屋顶烟囱正冒出的炊烟。
山风席卷炊烟刮到路上来,给这荒寂的冬日增添了几分微弱的烟火气。
此时还在年里头,西坪生产大队里挺热闹的。
与以往相比,贫穷的印记已经消散许多。
农民不像工人在正月里还有假期,他们过了大年初二就得下地了。
路上有些正因为下工往家里走的社员,他们脸上带着节日的余裕,穿着打扮与往年有所变化。
脸色变红了,袄裤也鼓荡起来了。
经过两年的蔬菜大发展,西坪生产大队条件好转了很多,往年社员们穿的袄裤多是穿了多年的破衣烂衫。
现在社员们的袄即使不是新扯的布做成的,好歹也在腊月拆开拿出旧重新弹了一遍,这样袄裤都丰腴起来,保暖能力更强。
卡车开过,扛着铁锨、锄头的社员站在路边看。
等看到钱进的身影和满车厢的物资后,他们顿时兴奋起来,纷纷跑向大队部通报消息。
在这坎坷的山路上,卡车开的还真没有社员们跑的快。
于是后面等车开到大队部还没停稳,周铁镇已经带着几个队干部还有听见动静跑来看热闹的社员们围了上来:
“呀,是钱主任来了。”
“钱主任天气冷吧?赶紧进去暖和暖和……”
“来,给司机同志们上烟……”
钱进坐车坐的浑身森冷。
他跳下车跺了跺脚,搓着手哈了口气,一团白雾瞬间消失在冷空气中:“周大队、老蔫叔,各位同志,过年好过年好……”
“过年好……”笑声顿时迎了上来。
周铁镇又去给陈寿江拜年。
陈寿江招呼一声,便麻利地绕到车尾开始解捆绑在车斗上的麻绳。
随着麻绳解开,篷布哗啦啦地被拉开、掀开,车厢里的景象如同魔术师的幕布被骤然揭开——
瞬间,围观的男女老少眼睛都直了。
生活物资!
堆成小山一样的物资!
全是市面上难得一见、供销社凭票都抢不到的紧俏货!
映入他们眼帘的,首先是一摞洁白的袋子,这些袋子清一色的鼓鼓囊囊,不是标着“东北大米”就是“特一富强粉”之类的字样。
这让好些社员下意识的吞口水。
要知道,即使在过年,西坪的社员们能分到的细粮也极其有限,平时更是以玉米面、红薯干为主食。
粮食袋后面是码放整齐的纸箱,上面印着“食用植物油”,又是几十箱。
另外还有一些箱子,搬下来后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白红硬果软奶这些好东西。
又有一个箱子打开,里面则是一包包的茶叶。
这些东西在农村,都是极少数人家办大事才能买上一点的宝贝。
这还没完。
一共两辆卡车进山,后面车上的帆布篷布彻底掀开后,车厢深处是捆绑好的军用大衣。
通体碧绿,带着灰黑色毛翻领,清一色的厚实,看着就暖和。
军绿大衣卸下来后还有厚实的鞋,香喷喷的肥皂,甚至还有一些精致的纸盒装着亮闪闪的挂钟。
至于手电筒、搪瓷脸盆、热水瓶壳更是不少,满满当当一货车。
在没有去过县城百货大楼,平日里顶多就去公社供销社转一圈的周家人来说,这两辆卡车像两座巨大的宝藏,它们散发出的是这山村前所未有的富足气息!
“老天爷啊……这、这都是要干啥的?”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媳妇声音发颤。
她眼睛死死盯着一个散开的麻袋,里面装的是一小包一小包的粗糙白面,但风一吹,这些东西竟然散发出了一股一样的香味。
这样她便好奇的问:“这是什么面?咋个这么香?”
“准是往里加了特殊配方的东西。”有头发白的老汉很有见解的说。
钱进看了一眼,莞尔一笑:“那是洗衣粉,能用来洗衣服能用来刷鞋,也能用来洗手洗脸洗头发。”
这年头洗衣粉洗头是太常见不过的事了,哪怕在城里,很多单位发给工人洗衣粉,也是为了让工人们洗头发的。
妇女关注肥皂洗衣粉,汉子们关注的是白酒烧酒还有结实的腊肉。
等到衣鞋卸下来,妇女们更是兴奋地凑上去。
她们试探的用手摸着这些崭新厚实的衣,再比对自己身上粗糙的布衣裳,那份温暖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更多的劳力上去卸货。
随着各类物资的出现,整个队部院场开始沸腾。
惊讶、狂喜、难以置信的议论声浪几乎要把寒风都驱散。
孩童们人来疯,看到大人高兴他们也开心,嗷嗷叫着在大人腿间穿梭。
等到最内侧的缝纫机、自行车也被搬下来,有些人家闻声而来,兴奋的往前挤:
“这肯定有我家的车子,大队长说来着,谁给老物件,谁家就有新家伙……”
“我得给俺媳妇要个缝纫机,我家给的是袁大头……”
“那四四方方的匣子是个什么物件?那是不是电视机啊?”
15寸的黑白电视机露面,顿时引发了轰动:
“哈,那就是电视机,我昨天领孩子去县城给他姑父家里拜年,就跟着他姑父去朋友家里看电视来……”
“这么大的电视?让我看看,让我看看,我还没有看过电视……”
“等等,电视电视,这得通电啊,咱大队哪里有电啊?”
这一句话把好些人的激动之情给浇灭了。